據《日經新聞》報導,一份於2020年對日本各地方政府、公立醫院、公共交通機構等單位員工進行調查的報告顯示,在1萬4213名接受調查的員工中,有46%員工在過去3年裡曾遭遇騷擾或惡意投訴,而這些員工的職務並不侷限於窗口業務。
部分被騷擾的員工指出,最常被民眾以辱罵性語言訓斥和說教;其次是遭遇長時間投訴,或是大聲叫罵、威脅,甚至被迫下跪等;有員工的名牌照片甚至被人拍攝上傳至網路;另外也有民眾會在社群媒體上搜尋某員工私人資訊,再至其行政窗口找對方攀談。
超過57%被騷擾員工表示,他們為此對上班感到憂鬱、沮喪,還有約7%員工表示,曾因此考慮過休假或離職。
2024年時,奈良縣生駒市再次針對此情形,以問卷形式調查約2000多名市府職員,發現在900多名填寫問卷者中,仍有逾3成表示過去3年曾遭遇客戶騷擾。
學者:社會認為對公務員提要求理所當然
日本關西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熟悉職員被騷擾問題的專家池內裕美分析,公務員會被持續騷擾,是因日本社會中存在一種觀念,有納稅人會認為,向公務員提出要求是理所當然的權利。
池內裕美認為,制訂保護職員的對策迫在眉睫,否則若毫無根據地判定是顧客騷擾,可能也會剝奪一般市民應享有的行政服務權利。
另外為防止行政功能品質下降,池內裕美也建議各地方政府互相學習過去的案例,並根據各自業務特性,制定出適合的判斷顧客騷擾標準。
地方政府祭出名牌隱私保護對策
目前日本當局並沒有針對「顧客騷擾」事件的統一應對手冊,法律中也尚未有明確定義顧客騷擾行為的法條,加上顧客騷擾和性騷擾、職場霸凌等已具有明確保護措施、規範的案件類型不同,因此也無法以此處理。
有鑑於近年公務員被騷擾案件頻傳,日本有愈來愈多地方政府開始祭出應對措施,像是將員工名牌從全名改為僅顯示姓氏的平假名,以保護員工隱私。
位於九州的佐賀市於2023年起即率先採取此措施,東京都三鷹市則在2024年跟進;栃木縣宇都宮市於同年規定,禁止遊客在市政廳內錄音或錄影,來保護員工和其他遊客的隱私;奈良縣生駒市則在2024年10月開始更改員工名牌的規格,並指出員工認為工作更舒適了;大阪府也決定自2025年4月起引進此項新制,並允許部門主管自行決定是否使用平假名書寫。
日本人事院則在2020年制定指導原則,「超過業務範圍或級別的要求,應讓組織處理。」對此,日本總務省也通知各地方政府,要求針對防止員工被騷擾,應採取適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