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度關鍵字/前職棒球員眼中的12強冠軍路 從假球低谷到世界之巔「他們終於做到了」

台灣在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奪下冠軍,讓被譽為國球的棒球重返大眾視野,但台灣其實歷經多年的職棒黑暗期,才重新見到如今的棒球榮景。王宜民曾是中職中信鯨隊球員,球隊卻因不敵大環境衝擊與假球風波而解散,現在他已是在學生棒球耕耘15年的資深教練。回顧台灣棒球一路走來的歷程,他說:「沒有之前就沒有現在。」

2024年11月24日,台灣在世界棒球12強賽拿下隊史首冠,電視機傳來球評激昂的播報聲和球迷的歡呼聲,王宜民和一群同是前職棒球員、現已成為教練的朋友,正好因率領學生出征大專聯賽而齊聚一堂收看轉播,一同見證了台灣棒球的歷史時刻。

「國人一直想要的,他們終於實現了。」

眼前榮景勾起了這群棒球人的回憶。過去台灣在國際賽事上總是差臨門一腳,這次終於擺脫「雖敗猶榮」標籤,不只從「好想贏韓國」變成「真的贏韓國」,甚至連12年前經典賽只差1顆好球就能擊敗日本武士的遺憾,都在這個瞬間一掃而空。

在棒球界待了幾十年的王宜民說,這座獎盃不僅證明台灣棒球足以和世界強權競爭,在棒球產業上的球員、職員、學生也都一定能因此受惠。

台灣在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獲得隊史首冠。(圖/法新社)

然而,看著王建民、「火哥」張建銘等昔日同窗或前後輩球員,以教練團身分帶領新一代的台灣隊寫下紀錄,王宜民也不禁感慨,曾在球場第一線奮戰的自己,17年前就離開職棒舞台。

生涯年遇上假球案 認分退出職棒殿堂

王宜民在2004年的選秀會上獲得中信鯨青睞,成為中華職棒球隊的一員,並在2007年迎來生涯的黃金時期,不僅是當時隊上的核心選手之一,更首次達成個人單季百安紀錄。

然而好景不常,中職在此時接連爆發假球簽賭案,王宜民也被捲入隊內假球風波,曾在2007年被檢方以證人身分約談,雖然後來獲得飭回,中信鯨球隊卻在大環境艱難下無法支撐,2008年宣布解散。

而他在解散球員的特別選秀會上也沒被其他隊伍選中,職棒生涯就在球技正成熟的28歲戛然而止。

「滿不捨的,但球隊就沒有了嘛。」回想失去職業球員身分的那刻,王宜民已能淡然道出過去心境,他原本決定轉換跑道離開球界,沒想到又輾轉回到棒球場上,只不過是身分轉換為學校教練。

王宜民現任北市大棒球隊教練。(圖/王宜民提供)

「表現再好薪水也沒得談」 假球黑暗期的惡性循環

即使所屬球隊間接因為假球風波而解散,王宜民也從未怪罪隊友,只歸咎於大環境所迫。

王宜民解釋,不只自己所在的中信鯨,當時多數球團都是賠本經營,球員即使表現再好,月薪十幾萬元已是極限,和現今頂尖球員動輒月薪破百萬相差甚遠。球隊間還有不能互相交易球員,或是球員離隊後不能加入其他隊的內規,球團只要一句「共體時艱」,就讓王宜民不得不接受。

這等於是球員就被綁在這裡了,我給你多少薪水,你都只能聽我的,要不然你離開也沒地方打球。

王宜民坦言,棒球員職業生涯大約7到10年,在人生最輝煌的時期,待遇卻無法往上走,又常有球隊撐不下去要解散,外界的誘因就容易趁虛而入。他也聽說打一場假球報酬就幾乎是球員一整年的薪水,「誰在這個環境,都有可能會發生(打假球)。」

王宜民還透露,自己也曾被探詢打假球意願,幸好因為當時成績還不錯,又和鯨隊中傳出放水風聲的球員較少接觸,他才未接受誘惑。

受假球風波影響,2008年中職平均進場人數跌破2千人,王宜民指出,這導致球團收入更少,球員待遇無法改善,又增強了球員選擇打假球的推力,形成惡性循環。

這些全要怪在球隊或球員身上嗎?王宜民無奈道,只能說是時代的眼淚。

前球員看如今棒球榮景 「沒有之前,就沒有現在」

離開職棒後,王宜民經歷國中、高中、國小、社區教練職,直到近年回歸母校台北市立大學任教,已在棒球教育耕耘15年。從球員到教練身分,見證台灣棒球從黑暗期到奪冠新時代,王宜民並沒有太多生不逢時的遺憾,更多的是對棒球產業發展蓬勃感到欣慰。

王宜民說,不只職棒產業鏈愈來愈走向尊重球員權益,國人也已逐漸能體諒,球員披上國家隊戰服雖然光榮,卻可能影響在職業球場的表現,因此不一定要為國家犧牲自己的運動生命。

台灣剛在12強賽達成棒球里程碑,王宜民希望不只是曇花一現。他認為台日的整體棒球實力或規模仍有差距,這次冠軍賽是台灣剛好贏下最關鍵的一戰,在享受勝利的喜悅後,必須思考如何讓台灣棒球更邁向世界化。

王宜民對台灣棒球走過的路途下了註解:「沒有之前,就沒有現在。」經歷假球案的陰霾、輸球的不甘心,如今終於迎來球員、球迷與教育界都樂見的光景。他期待,未來棒球人能和國人一同創造出更多經典與回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