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袋熊感染疥癬的疫情近來有擴大趨勢,動保團體正在為牠們持續投藥治療。不過如果政府沒有更積極的作為,或提供更持久的奧援,袋熊可能因疥癬而大量死亡,進而面臨滅絕命運。
動保志工手持藥劑瓶,跟在1隻名叫霍普的袋熊身後,當牠躲到1塊大石頭下,志工便趁機往牠身上噴灑藥水,因為霍普感染了疥癬。
這種由寄生蟎蟲引起的皮膚病,如果不加以治療,袋熊可能會在幾個月內因抓傷皮膚導致嚴重脫毛或傷口感染,接著出現體重下降等症狀,甚至瀕臨死亡。
藍山袋熊保護組織創辦人布登指出,「這是一種非常緩慢而痛苦的死亡,因此這種病會100% 消滅牠們,尤其是如果你讓疫情猖獗的話。」
目前疥癬疫情主要在澳洲東南部袋熊分布的地區肆虐,為了搶救有可能因此滅絕的袋熊,動保團體除了定期噴藥外,還想出另一個妙招,就是在袋熊巢穴洞口放置可掀動的鐵板,上面夾放藥水,當袋熊進出時,潑灑出來的藥水,就會沿著牠們的頸部流到背部,達到治療目的。
布登表示,「我們之所以採用這個系統,是因為疥癬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因此如果袋熊中有1隻生病了,就可能將疾病傳給群體中的其他袋熊。」
動保團體表示,無論是每週直接投藥還是利用鐵板掀藥法間接治療,都需要大量人力與物力,前者要持續進行5週,後者甚至要持續15週才能見到具體療效。
麻煩的是,同1隻袋熊可能重複感染,像是被密切追蹤的霍普,今(2024)年已經是第3年接受治療。動保團體擔心,袋熊的疥癬疫情如果無法有效控制,還可能傳給其他的哺乳動物。
布登指出,「這是一個生物安全問題,疥癬最終會影響澳洲大多數的哺乳動物,也會影響農業,它會影響牛、馬,也會影響農場的狗和寵物狗。」
澳洲新南威爾斯省過去2年間曾提出280萬澳幣的疥癬防治計畫,但動保團體質疑資源沒有用在對的地方,主張搶救袋熊需要更多直接的研究與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