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不時傳出缺藥消息,根據食藥署最新盤點,目前國內只有9項藥品是真正缺藥,且沒有替代藥物,已經陸續徵得替代藥品專案製造或輸入。衛福部長薛瑞元強調,因為紅海危機,航運受阻,原廠藥送不過來,如果跟健康有關,民眾還是堅持使用原廠藥,可能影響健康。
國內缺藥危機頻頻傳出,藥師公會預估約有200種以上藥品短缺,加上農曆春節即將到來,不少民眾怕無藥可用,趕緊來社區藥局、領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
領取慢箋民眾林女士表示,「因為拿不到藥就很麻煩,所以趕快來領一領。」
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王明媛指出,「 我們甚至遇到部分原廠無預警告知,這個藥可能供應不穩,暫時不供應給社區藥局。」
藥師公會表示,近期紅海危機導致海運價格飆升,加上農曆年前慢性病民眾預先領藥備用,恐怕讓缺藥問題更惡化;不過根據食藥署盤點,現階段缺藥品項僅有9項,包括治療肺癌用的羅思克膠囊、唯德不活化A型肝炎疫苗;白內障術後用藥愛爾康縮瞳液等,其中1項正在徵求專案進口。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透露,「其中只有9項為國內無替代藥品,食藥署已即時徵得8項替代藥品的專案製造或輸入,其餘1項刻正徵求中。」
衛福部長薛瑞元說道,「船運有問題,國外的原廠藥要進來就會有問題,如果這個藥是跟你的健康跟你生命有關的話,還堅持一定要哪一個廠牌藥,豈不是就只能等死。」
薛瑞元呼籲民眾,藥品不該有品牌忠誠度,國產學名藥一樣可以治病,若堅持品牌迷思恐怕影響健康、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