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奈川縣的鎌倉市面積不到40平方公里,不過各種有形、無形的文化財超過600件,是一座古蹟密度相當高的城市,也是隨時都在修復古蹟的城市。目前鎌倉市內最大的木造光明寺本堂,正進行為期10年的整修,公視記者前進日本現場報導。
1242年創建的光明寺有鎌倉現存最大木造本堂,是國家重要文化財,不過目前本堂完全被包覆在嚴謹的鷹架結構中,沿著鷹架階梯一層一層往上走,最後來到臨時鋪建的平台上。
文化財建造物保存技術協會所長鈴木雅文表示,「這個建築工程從令和元年的秋季開始,到現在已經進行了3年多,最初的1年半左右,我們主要是在建造這座大型鋼骨結構,因為拆解建物時,要預防受到風雨的侵蝕,所以我們在這項工作中投入了大約1年半的時間,一旦這項工作完成,我們會按照順序逐步進行拆解。」
對照照片可以看出,臨時鋪建的平台位處在光明寺本堂屋頂周邊,再透過一層一層的施工結構,逐步拆解本堂屋頂。
拆解下來的木結構,依照編號擺放在平台上,其中甚至有斷裂、腐蝕的情況。而屋頂的瓦片也整理編號,細心的包裹放置在層架上。
鈴木雅文說:「我們會盡量沿用當前正在使用的材料,重新組裝而不是完全更新,所以不會是全新的,而是保持現狀,只修復有問題的部分,然後重新組裝。」
花費20億日圓,耗時10年,只為了將光明寺大幅度的保存。同時,整體修復過程必須要所有者、施作者、以及第3方人士共同參與。
鈴木雅文所屬的文化財建造物保存技術協會,是這次光明寺令和大修改的第三方單位。法規上,文化財修復過程必須有第三方公正及專業的單位居中監督、記錄,也在必要時提供建議。
同時,這一次光明寺的令和大修改甚至將修復狀況及進度,拍攝成影片定期上傳官網,讓資訊充分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