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韓有一位小學生金民植在學校附近車禍身亡,引起關注。南韓國會迅速通過一項「民植法」,強化學區的交通安全。這項法律規定,學區周圍道路限速30公里,且只要進入校園周邊,就會有各種交通標示、速限提醒或是彩色鋪面,讓駕駛人無法忽視。不過這項立法也引起刑責是否過重的爭議。
2019年,9歲的金民植在學區道路上,遭到車輛撞擊身亡,使得南韓社會關注學童交通安全議題。
「民植法」在短時間內就立法通過、隔年開始實施,一進入學區,就會有各項標示、彩色路面、減速丘等等提醒駕駛人減速。
該法訂立之後,經費不足的地方也有法源來補足學區周邊的各項設施。
但立意良好的民植法,卻引起不少駕駛反彈,最近許多區域已經開始放寬速限。
首爾計程車司機指出,「24小時都限速30,所以司機們會有點不滿,像午夜12點不是沒什麼人嗎?卻也要遵守在時速30公里。司機們對此是有不滿的,覺得太過頭了。」
另一個立法要點就是,在學區道路內以及某些條件下,若造成兒童受傷或死亡會加重處罰,引起刑責是否過重的爭議。
時事IN週刊資深撰述卞真卿提及,「實際上真有孩子死掉或重傷這種事情發生,進入法律審判後,肇事者都有各種理由被減刑、判緩刑或無罪。」
首爾大學環境規劃系副教授韓相鎮也表示,「被視為交通安全先進地區的歐洲,很多國家是當車輛駕駛撞到行人,造成行人受傷或死亡,駕駛需承擔相當程度的刑事處罰。而我認為若受到的處罰越輕,保護行人的文化會越來越稀薄。」
南韓社會依舊爭論著立法適當與否的問題,但是完善的學區周邊安全設施,卻值得台灣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