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旱少雨結果不佳 台南酪梨減產3成

台南市酪梨種植面積全台第一,約再兩周即可收成,但有酪梨農發現今(2023)年受到天旱少雨影響,3、4月開花期後結果率不佳,缺水也造成落果較往年嚴重,粗估減產約3成左右。

酪梨農一大早就在果園裡頭忙進忙出,幫酪梨套袋,不過今年因為旱災少雨,加上3、4月開花期後結果率不佳,後續缺水更造成落果較往年嚴重、小果率也變高,初估減產約3成左右。

酪梨農楊子賢說,「今年梅雨部分也沒有下很多,所以花開比較晚,採收期整個延後,成長期時候又缺水,導致果實長不大。現在就是都小小顆的,因為缺水落果很嚴重。」

酪梨農楊金坤表示,「今年花比較晚開,然後又缺水,所以量會減少很多,因為都沒下雨、氣候又不順。」

根據台南市農業局統計,台南酪梨年產量逾9000公噸,產值約6.4億元,近年吸引不少青農投入,種植面積持續增加。

對於有農民反應落果現象,台南市政府表示非普遍現象,也未達到天然災害標準,會再觀察。

台南市大內區長李義隆指出,「產量比較延後,現在我們農民有回報部分落果,我們都說落果是自然現象,假如說有天然災害補助的辦法,農糧署會派技術員來會勘。」

農民說,酪梨生長怕水但又不能沒水,前年豪雨受災嚴重,去年水情恢復正常,但沒想到今年又遇到旱象,農民還得去載水才能勉強灌溉,加上肥料等農資材價格調漲,種植成本增加不少。

大內區公所也將於7月23日舉辦大內酪梨節產業文化活動,協助農民行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