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國務卿布林肯之後,財政部長葉倫也將在明(6)日抵達北京訪問,目的在於修補中美兩國關係,建立長期溝通管道。不過在葉倫出訪前夕,中國宣布將從8月1日起管制鎵和鍺等兩項半導體原料出口,專家分析可能是為了提高談判籌碼,而對全球的影響有待觀察。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個月剛結束訪中,財政部長葉倫也將在6日到9日訪問北京。葉倫6月23日曾表示「如同我今年稍早在一項演說中提到的,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我們有責任在全球議題共同合作。這是我們能夠做到的,也是世界的期待。」
1名美國財政部官員透露,葉倫此行將與中方商討全球挑戰及共同關切的領域,像是氣候變遷和債務困境等迫切議題,目標是與中國建立長期溝通管道,而非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學者則指出,雙方需要共同探討的問題,包括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中方所持美國國債,美國加徵的高關稅以及科技壓制等。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葉倫來訪前夕,中國商務部宣布8月1日起,將限制半導體原材料鎵和鍺產品的出口。一般認為,這正是為了報復美國聯手歐洲對中國發動科技戰,包括限制晶片和相關設備輸出中國,但是北京方面對相關提問輕描淡寫帶過。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提及,「中國依法對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的通行做法,不針對任何特定的國家。」
鎵和鍺這兩類金屬在晶圓製造、通訊設備和國防等領域應用廣泛,全球供給來源8成以上來自中國。有研究機構指出,中國這項反制手段將對半導體產業產生立即連鎖效應,特別是「高效能晶片」。
不過也有人認為,可以找到替代來源衝擊不至於太嚴重。美國媒體則解讀,這代表北京想以新措施作為與美國談判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