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核協會估計目前全球有40萬噸核廢料,比2017年多出13萬噸,大多數都暫時存放在核電廠附近。位於芬蘭全球首座核廢料存放地,最近初次曝光,要把核廢料存放在420公尺深的岩石底下,但這種方式能否減少對環境的輻射風險,專家說法不一。
大型照明燈照亮堅硬岩石下的隧道,在地底400多公尺深處的芬蘭安克羅核廢料儲存庫,是全球首座核廢料存放地,擁有歐洲最大核反應爐的歐基洛托核電廠,就把核廢料存放在這裡。
安克羅研究發展計畫統籌人韓森說:「我們的目標是在2024年初,為互操作性試驗做好準備,也就是說會用生產設備,測試這個處理系統確認沒問題之後,預計在2020年代中期,正式開始運作。」
安克羅儲存庫估計可容納6500噸鈾,設置目標是要將核廢料,存放在長達5公尺的特殊容器中,再用混凝土封住隧道。這項計畫在2004年啟動,最後一部分工程將在2024年動工。負責單位曾聲稱,儲放地附近的核廢料污水,10萬年後就不具危險性,未來的芬蘭人可安心飲用。學者卻批評,計畫忽視了核廢料容易造成腐蝕的情況。
安克羅研究發展計畫統籌人韓森表示,「歐洲國家或許有更多批評和反對的聲音,但情況必須逐步做出改變,現在我們就是領頭羊,其他國家也開始效仿我們。」
近幾年,部分國家開始考慮使用核能,避免製造更多碳排,根據芬蘭能源貿易協會的調查,68%的芬蘭民眾支持核電。而包括瑞典、瑞士和法國,都已經挑選好潛在的核廢料存放地,但如何與當地反對居民協調,是一大難題。環境學家也擔憂核能安全性,以及核廢料輻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