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子書、網路書店盛行的網路時代,台灣仍有超過200家獨立書店,許多愛書人透過差異化經營、建立與讀者的關係,走出與連鎖書店不同的路。也有獨立書店業者帶著強大的企圖心,在各地開立分店,甚至跨足百坪書店,透過結合咖啡等複合式經營,希望翻轉書店已是夕陽產業的印象。
琳琅滿目的書籍在架上就定位,寬闊空間目前有近兩萬冊的藏書,已開設9家獨立書店分店的青鳥書店,有別以往,這次在高雄開設百坪書店,透過結合咖啡等複合式經營,翻轉大家印象中已近夕陽的書店產業。
青鳥書店創辦人蔡瑞珊說:「我們很希望它是獨立書店,跨百坪書店的第一間,希望可以開創出新的模式,因為獨立書店一般它的規模不大,可是青鳥書店因為已經開到第10間,我們希望可以展開新的規模化的經濟。
儘管電子書、網路書店盛行,台灣仍有超過200家獨立書店,小小空間擺滿繪本、立體書,這家在高雄的獨立書店就以繪本等做出差異化。
小房子書鋪專員謝沛霓說:「立體書或是觸摸書就是有不同的,透過書籍的裝幀跟材質,去傳遞感受的一個部分,所以在這部分,我們覺得繪本它就是一個蠻特殊的類型。」
雖然多數獨立書店不如連鎖書店具規模,但小而美的空間反而拉近彼此距離,讓店員跟讀者間能像朋友般閒聊、推薦喜歡的書,一同為文學、文化癡迷。
在講求速度的網路時代,人們被迫從3C產品上接收大量必要不必要的資訊,實體書成了人們能主動選擇及沉澱的避風港,這也許正是許多獨立書店繼續經營下去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