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礦工畫家」之稱的洪瑞麟,作品是台灣美術史上少有的「勞動寫實美學」。過世後,洪瑞麟長子洪鈞雄將1496張圖、40本素描冊,全數捐給國立台灣美術館。從去年12月底啟動畫作歸鄉計劃,上午在國美館舉行捐贈儀式。美術界形容,洪瑞麟的筆觸真實,描寫社會底層,這批畫作在台典藏,也完整了台灣美術史發展史的脈胳。
文化部長李永得說:「(畫作中)我們的勞工朋友身上多少的黑炭,但是他前方一定有一個光譜。」
洪瑞麟大兒子洪鈞雄遵從父親遺願,把畫作全數捐出。他轉述父親過世前交代的話,表示畫作能回台灣,非常開心。
洪瑞麟大兒子洪鈞雄說:「我說你這個畫有人收藏了,他(洪瑞麟)說歡喜就好,安安靜靜不要說。」
礦工畫家洪瑞麟出生於1912年,畫作分成啟蒙、留日、礦工及晚年的陽光時期。其中曾從事礦工工作的他,筆下的礦工人生與群像,真實充滿張力。美術界形容是台灣早期畫家中少有寫實色彩,而畫風具有濃濃的表現主義,關注社會底層,卻不批判。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潘襎說明,「不像十九世紀歐洲庫爾培的寫實主義那樣,是為了批判上流社會而來的。(洪瑞麟畫作)有一種表現主義跟寫實這方面之間的一種特質。」
美術界形容,洪瑞麟的礦工畫簡練、流暢又粗獷,自然散發出強烈的情感,充滿了悲天憫人的情愫;晚年隨著兒子旅居美國的畫作,則是充滿陽光。
上千幅作品歸鄉,由國美館保存,也補齊台灣美術史的一塊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