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是不同語言之間溝通的橋樑,除了一般常看到的聽人翻譯,聾人也可以擔任翻譯的角色喔。台灣手語翻譯協會,去年已經培訓了16位的聾翻譯,其中有6位通過了測驗。現在這些第一屆的學員們,除了不斷尋找翻譯機會,也接手籌辦第二屆的培訓,要讓更多的聾人朋友,有機會為自己的族群服務。
一群聾人朋友們在今年3月拍了一支短片,來讓大家認識什麼是聾翻譯。他們是去年台灣手語翻譯協會,第一屆聾翻譯培訓班結業的學員。經過了54小時的培訓,內容涵蓋翻譯概論以及不同翻譯領域的概況,學完之後還要參加學科以及術科的考試。
聾翻譯培訓班執行長靳武龍表示:「學科 一定要有60分以上,術科的部分考三項,看文字轉手語、看聽人的手語轉成配合對方聾人的手語,以及把土手語轉成聽手譯看懂的手語。」
16位參加考試的學員,最後有6個人通過拿到協會發給的證照。而其中洪文廣,是每個禮拜從高雄到台北來上課。
第一屆聾翻譯培訓班學員洪文廣表示:「我自己有在教手語,但是為了多充實自己,所以來參加課程,才知道翻譯真的不容易。」
去年九月結業之後,雖然上台的機會不多。但是陳淑玲認為,聾人擔任翻譯有重要意義。
第一屆聾翻譯培訓班學員陳淑玲表示:「我希望社會可以多給我們機會,不管我們表現的好壞,多讓我們露臉,希望可以給聾人作表率。因為看現在,年輕的聾人,普遍好像沒有什麼信心,或是夢想很小。我希望我們可以把夢想做大,讓聾人看見,原來我們也可做得到,會比較勇敢有自信。」
基於共同的理念,第一屆結業的學員們,時常聚在一起、持續進修,也積極尋另外一條路--學習擔任導覽,爭取服務機會。現在這群學員們更接手籌辦,第二屆的聾翻譯培訓班。
聾翻譯培訓班策畫白妝如表示:「去年蒐集學員的意見,大家覺得比較不夠的是實習,上台經驗要多一些。去年是一次不太夠,今年增加為兩次。另外去年沒有模擬考,今年有了。因為大家會緊張,不知道考試是什麼樣子。」
慢慢累積經驗,希望將培訓越辦越好,同時也號召更多人加入聾翻譯的行列,一起來為自己的族群服務。
聾人擔任溝通橋樑 為自己族群服務
綜合報導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