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曆七月,台灣的大街小巷,都會有大大小小的普渡法會,準備豐盛的祭品來祭拜好兄弟,台灣的民間對於鬼怪有許多傳說和習俗,中研院研究員林美容,將這種魔神仔和好兄弟的相關研究,搬上最高學術殿堂,她說這無關迷信,鬼怪是一種文化的存在。
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林美容指出,「科學很難證明他在不在,可是基本上就是我們文化認為他存在,你說魔神仔大家都知道,狹義的魔神仔就是那個矮矮小小的會作弄人的,然後會把人家牽去山上團團轉,基本上是漢人版的矮人傳說。」
林美容在3年前出版了《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最近又將她多年來從事田野調查訪談了150個鬼故事,寫成《台灣鬼仔古》一書,有陽明山農夫對抗魔神仔、登山客如何自力救濟趕走附身的魔神仔等精采故事。林美容說,在這些民間軼事中,她看到台灣人面對死亡的態度。
林美容認為,「以前我都一直想說我們台灣人怕鬼、怕死啦,怕死不敢面對死亡,可是其實鬼故事就是我們面對死亡的一種方式,表現出來我們台灣人對死亡的一種積極的面對,可是又是非常細緻體貼的那種面對。」
林美容表示,鬼故事也呈現文化心理或是社會心理,未來她希望能針對這些鬼故事背後的涵義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