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簽署 地震監測.氣象合作兩協議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
兩岸兩會第十次高層會談,今天簽署了地震監測和氣象合作兩協議,同時敲定了下次會談議題,將商談飛安與環保協議。另外、雙方也針對兩岸新增航線問題交換意見,海基會向陸方強調,開放海峽中線涉及國安問題,目前沒有討論空間。陸方則非常在意兩岸服貿協議未生效,強調受損最大的將是台灣企業和民眾。
兩岸兩會第十次會談,簽署了地震監測和氣象合作兩項協議,未來兩岸藉由資訊、技術交流,要更能掌握天然災害的發生。同時也敲定第11次的會談六項議題,包括貨品貿易協議、爭端解決機制、避免雙重課稅、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環境保護合作,及飛航安全及適航標準合作。
==海基會董事長 林中森==
六個議題以外
只要隨時有共識 隨時可以
大家對於人民有利 就來簽協議
這是賦予彈性
不一定說一年簽幾次
也不限一次簽幾個議題
另外,兩會也就教育、文化、農漁業、陸客中轉及兩岸新增航線等領域交換意見。
==海基會副董事長 張顯耀==
我們也直接告訴陸方了
海峽中線涉及到
台灣對於國家安全
我們的感受 跟我們國防
需要預警的時間 在這方面
目前沒有任何協調討論的空間
海基會副董事長張顯耀表示,因海域空域有限,外界質疑兩岸新闢航線,是否因此開放海峽中線,他已明確告訴陸方,這涉及國家安全,目前沒有討論的空間。而陸方對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還未能生效也相當關心。
==海協會會長 陳德銘==
協議尚未生效這事可以等
但為兩岸同胞
謀求利益福祉的腳步不能停
==海協會副會長 鄭立中==
協議生效以後
就可以落實市場開放的措施
協議若遲遲不能生效
受損失最大的
是台灣的業界和民眾
海協會會長陳德銘雖然說,協議未生效可以等,但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在記者會上也不忘強調,兩岸服貿協議不生效,受損最大的將是台灣企業和民眾。而針對三聚氰胺毒奶事件,兩會也同意安排兩岸三家業者會面,循司法途徑,解決賠償問題。
記者 王琪如 陳信隆 陳立峰 SNG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