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清淤率道路30%、民宅88% 總協調官:仍有志工需求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發生後已逾1週,前進協調所今(2)日上午說明目前災後復原狀況,光復民宅清淤率平均達88.14%,但道路部分因狀況複雜,且家戶中清出的淤泥也會暫置在道路上,執行率僅30%。總協調官季連成指出目前仍有志工需求,而當地光復商職與光復國中等校則預計於7日視訊復課、13日實體復課。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發生後已逾1週,前進協調所與行政院2日均針對災後復原狀況進行說明。

行政院表示,堰塞湖蓄水量估計仍有580萬噸,湖水持續穩定流出,但由於溢流水道兩側持續下刷,加上仍有水量持續匯入湖區、下游土砂狀況尚未穩定,因此仍維持紅色警戒。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指出,須符合3條件才能解除紅色警戒,包含溢流水量安全可控、馬太鞍溪及光復鄉河堤鞏固完成、浚深深度足夠。

林保署今日共派遣2架直升機前往堰塞湖設置水位計,但由於現場地表泥濘軟爛、缺乏穩固支撐,直升機無法降落,最終僅暫時安裝小型水位觀測浮標,後續將再評估如何裝設水位計,以精確了解蓄水情形與壩體承載力。


進協調所也說明目前的修復進度,本次堤防毀損長度達1560公尺,其中1300公尺已完成修復;馬太鞍溪便橋也將按規劃於10月15日前完工,可供車輛通行的鋼便橋則預估會在明(2026)年1月完成。

而在清淤方面,光復商職與光復國中的校舍已清淤70%,但由於地下室與操場仍有許多淤泥,整體評估執行率仍僅有30%,預計將於10月7日以視訊方式復課,10月13日開始實體上課。

至於民宅清淤率平均已達88.14%,其中以北富村清淤率達95%最高,大華村、大平村與東富村也達90%,復原進度最慢的為大安村的80%。

季連成說明,前述數據僅統計民宅的清淤情形,但道路部分因狀況複雜、從家戶清出來的淤泥也會暫置在道路上,目前執行率僅達30%,加上還有家庭側溝與地下排水道需清淤,因此仍有志工需求,「我們對志工的需求是沒有停止的,只要是熱心的年輕朋友,都可以到災區來協助,有很多事不需要專業性。」

前進協調所也宣布,將支應參與救災的重機械業者油料費用,並協助安排住宿。

根據花蓮縣政府統計,光復鄉共有89戶受創嚴重,季連成對此表示,經評估後確認這89戶已無居住可能,短期內將媒合住戶到旅館安置,中期會先設置組合屋供受災戶居住,長期部分則要再行規劃,可能會採0403花蓮大地震的模式執行。

由於此次災區內有許多原民部落,季連成強調,會由原民會副主委協調溝通,並尊重部落意願,若族人不願意分開就集體安置,也會對未來居住環境進行長久規劃;而原住民捐贈的物資都屬部落所有,由原住民全權處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