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到站花蓮光復後,許多帶著鏟子的志工陸續下車,準備前往災區支援。
趙姓志工說:「那時候連假看到很多人都來幫忙,那我們也是盡小小的力量,可以幫助這邊的光復鄉親。」
郭姓志工表示,「今天是想要來挖土,我還有另一個是護理師,看能幫什麼忙。」
雖然教師節連假結束,30日一早仍有不少志工從各地趕來,想要盡一份心力,協助重建,而一出車站就能看見一批批排列整齊的二手雨鞋。
公視新聞記者溫嘉楷報導,「光復火車站的門口,在南邊擺滿大量的雨鞋,這些雨鞋其實都是前3天連假的時候志工們穿過的雨鞋。不過因為可以再利用,經過大致的清洗之後,許多今天來的志工還是可以再使用,達成資源再利用的目的。」
29日收假時,許多志工把用不到的雨鞋留給災區,有愛心人士就幫忙把一雙雙沾滿泥濘的雨鞋清洗乾淨,再做內部消毒,並標註好尺碼讓有需要的志工能夠使用。
吳姓志工認為,「我覺得很棒。(找得到自己合適的嗎?)可以可以,我其實自己有帶,只是我這邊有點緊,我想說換一雙鬆一點的,會比較好做事。」
傅姓志工則說道,「留下圓鍬,因為想說大家都來這邊幫忙,然後留給下一位,想說讓下一位也可以繼續把這個善傳下去。」
除了雨鞋,也有志工準備將鏟子、圓鍬等工具留下,希望更多人能接棒,延續救災的量能。
雖然市區已經逐步清理,不過仍有多條街道、學校有大量泥土,內政部則支援超過70名替代役協助清理,花蓮自強外役監也帶著10多名受刑人投入救災。
花蓮縣行研處長陳建村說明,「大家同心協力所清出來,堆積在道路的污泥,以及家戶清出來的垃圾要優先能夠排除。」
縣府表示,接下來清理工作將著重把家戶清除的家具、淤泥設法搬離處理,屆時巷道會適情況管制。
另外,災區的淤泥暗藏鐵片和玻璃等危險物品,已發生有民眾被刺傷情況,慈濟團隊指出,已完成超過500例清創、縫合等外傷手術,救災人員需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