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選定16處國定古蹟 新書停跡坪以文學帶民眾探訪

國內共有112處國定古蹟,為了讓古蹟走入民眾的日常,文化部鎖定16處「民居生活」為主的古蹟,與作家合作,透過作家的想像力,用文字重新帶領民眾認識古蹟,其中將抓周儀式推廣到全台的蘆洲李宅,也化身小說中的重要場景。

被高樓與公寓包圍,落成於1903年的蘆洲李宅,走過122年依舊屹立,傳統式閩南建築,屋脊上有馬背,大型三合院9廳60房。40年前李家主動申請將老宅列為古蹟,每年維修費2、300萬元,雖然政府補助有限,但李家後代很自豪,老宅至今維持原汁原味。

蘆洲李宅基金會董事長李力群表示,「100多年來全部保持原貌,碧草如茵,而且環境都很優美,沒有任何的現代建築。」

名列國定古蹟,蘆洲李宅這次也在文化部出版的新書中成為重要篇章,作家以蘆洲李宅為景、抓周為題,提供看待古蹟的新視角,其實蘆洲李宅多年來,將抓周儀式推廣全國,古蹟保存不只硬體,也在軟體。

蘆洲李宅基金會董事長李力群說,「台灣任何一個地區,只要有古禮抓周裡面任何模式,都跟蘆洲李宅完全一樣,因為我們免費開放他們來蘆洲李宅取經,這也達到我們文化傳承的最主要的一個目的。」

新書「停跡坪」就選定16處國定古蹟,融入文學跨界書寫,專家李乾朗則樂見文字帶領民眾神遊。

古蹟專家李乾朗指出,「先透過這些作者他們想像力的鋪陳,讓他們先神遊,然後引起他的興趣,他也許真的會去現場看。」

此次16處古蹟以民居生活為主,類型包括了宅第、教育機構與公共建設,文化部表示,比起硬梆梆的文資論文資,文字創作可為古蹟更添血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