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境外移入的「球黴菌」病例近幾年有增加趨勢,今(29)日疾管署和台大醫院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球黴菌主要分布在美國西南部等地,生長在乾燥或沙漠地區土壤,因主要侵犯人體肺部,又稱「溪谷熱」。儘管球黴菌不會人傳人,多數感染者無症狀可自行康復,約4成患者會在潛伏期出現咳嗽等症狀,如果是高危險族群,可依醫囑開立抗黴菌藥物治療。
受到球黴菌境外移入病例增加,疾管署和台大醫院29日上午開記者會,提醒有前往美國西南部,或是墨西哥等球黴菌流行地區的民眾,回國後要格外留意。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球黴菌症是不會人傳人,你要到流行地區才會感染到的,一種特別耐乾旱、在沙漠土壤存在的黴菌,在世界上它存在的地區就是以美國的西南部,像是加州和亞利桑那州。」
疾管署提醒,如果民眾前往美國西南部等地區,萬一碰上沙塵暴,最好配戴N95口罩,或是盡量待在室內。
醫師指出,所謂的「球黴菌」是一種雙態性真菌,生長在乾燥或沙漠地區,分布在美國西南部或墨西哥等地,因主要侵犯人體肺部,又稱為「溪谷熱」,美國境內每年約有2萬人確診。
不過,球黴菌並不會人傳人,而且多數的感染者也沒有症狀,只有約4成的患者會在潛伏期1到4週後,出現發燒、咳嗽或呼吸喘等症狀,整體致死率低於1%。
台大醫院內科部醫師胡婉妍指出,「國內目前是沒有本土的個案,大部分的人感染之後是不會有任何的症狀,那有症狀的人也可以自行地去康復,而且真的有需要的話,我們目前也是有很好的藥物可以做治療。」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表示,「它的診斷不是那麼容易,要非常有經驗的病理科醫師,國內目前因為病例太少,以前也沒有引進這個檢驗的試劑,這個需要國家的協助。」
疾管署提醒,民眾如果有前往國外的球黴菌流行地區,回國後又出現症狀,就醫時務必告知活動史,才能早期診斷、開立抗黴菌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