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美國經過機場安檢門時,旅客再也不需要脫鞋檢查。美國國土安全部宣布,這項不受歡迎的措施就從現在開始廢除。
有旅客說,這對他們全家來說是一項好消息,因為等待家裡行動不便的長者脫鞋檢查後再穿鞋,可能需要更多的協助,也會花費較長的時間。
但國土安全部也說,如果需要更進一步的檢查時,旅客也可能會被要求脫鞋,而且其他的規定,像是脫下皮帶、外套,並且將筆電或是液體、凝膠和噴霧類用品,從隨身行李中取出檢查,一項也不會少。
美國國土安全部長諾姆(Kristi Noem)表示,「我很高興大而美法案已經簽署生效,為我們提供繼續投資新技術的資源,讓我們有機會專注在出入境檢查上。」
事實上,美國是從2006年實施脫鞋檢查,而在這項措施開始之前,也就是2001年發生911恐怖攻擊事件的幾個月後,自稱蓋達組織成員的鞋子炸彈客,在從巴黎飛往邁阿密的航班上,試圖引爆藏在登山鞋內的約10盎司、283.5公克的土製炸彈,所幸被機組人員和其他乘客制伏,飛機則緊急降落,沒有發生憾事。
然而自從這事件發生後,美國的航空安檢流程也越來越嚴格,包括實施臉部辨識和出示符合REAL ID,提高身分識別標準的證明文件。
在911事件發生的2個月後,美國成立運輸安全局,規定12歲到75歲的入境旅客都必須脫鞋安檢,而替代方案是繳交5年80美元、約台幣2300元,加入預先安檢計畫,就可以事先通過審核,免去脫鞋等規定,再從指定通道通關,加快安檢速度,也節省排隊時間。
旅客溫加德納說:「我1年只可能旅行1次,所以這個費用對我來說沒有多大意義,但這是好的改變,因為我知道有時候大排長龍,不是因為不得不脫鞋,而是停在原處再穿上鞋,所以我希望這項改變能減少檢查時的排隊人流。」
「免脫鞋」安檢措施才宣布,就受到美國航空協會的大力支持,而在這宣布之前,美國的部分機場就已經實施了,而目前的預先查核配套方案也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