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台灣的家貓登記數增加,如何處理貓砂廢棄物也成為新的考驗。桃園市桃園區清潔隊利用貓砂回收桶進行分流,還有浪貓收容中心將貓砂進行堆肥再利用,希望減輕焚化爐與垃圾收運的負擔。
養貓人家必須要天天剷貓砂,當貓奴,但隨著貓口增加,貓砂已經成為都市中隱形的垃圾問題,像是飼主最常使用的礦砂,無法分解或燃燒,也容易造成焚化爐負擔。
桃園市桃園區清潔隊中隊長徐健崧表示,「它的特性就是不可燃,沒有熱值,所以說它在焚化爐燃燒的時候 ,它會讓爐溫降低,焚化效率變差。」
為避免影響焚化爐與垃圾車收運的量能,桃園市桃園區清潔隊與中聖里、中平里合作,在社區設立貓砂回收桶,與一般垃圾分流,1個月就能收運2.4噸的貓砂。
桃園市桃園區清潔隊中隊長徐健崧表示,「專車去做載運,載運到我們的掩埋場,掩埋場我們會做像鋪路的那個底材。」
除了礦砂分流再利用之外,新北市永和區有1間民營收容中心則使用木屑砂照顧50隻浪貓,每天會產出12到15公斤的貓砂。創辦人燒賣認為,木屑砂不必進垃圾車,而是可以變成有用的資材。
拼圖喵中途之家創辦人陳人祥(燒賣)說:「開始去想說,我們是不是可以朝動物糞肥的方向去發展。」
貓咪使用過後的木屑砂加入酵素和水,充分殺菌之後就能製作成貓糞土。做好的貓糞土要先放置2到3個月,會提供給樹林社區大學做綠化使用。
新北市樹林社區大學社區專員吳典諭表示,「貓貓土其實也相對提供一個比較有營養的資材,讓我們這些土,其實是被再二次活化利用。」
透過社區與清潔隊的行動加上收容中心的巧思,原本惱人的貓砂廢棄物也能變成鋪路的材料與大地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