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關的八里分關爆出集體放水弊案,檢方調查,有海關人員便宜行事,涉嫌協助業者以不實申報逃稅,甚至掩護走私,讓電子菸、動物疫苗、中國的魔芋米等物品非法通關。士林地檢署今(11)日偵結,依公務員登載不實準公文書等罪嫌起訴21人,海關有10人,其中更有2人被查出收賄,涉嫌收受電池、襪子、手套等賄賂協助放水,讓檢方批評,貪圖蠅頭小利犯案,使查緝關口形同虛設。
外國貨物來台前得經海關查驗,檢查申報品項是否異常、有無違規、決定放行與否,但第一線把關的關務署如今爆出弊端。
記者陳冠勳報導,「基隆關八里分關的課員與辦事員涉嫌集體放水,放任業者進口管制物品,這次檢方起訴21人,公務員佔了10人。」
涉案的海關人員任職八里分關,最久將近6年,負責海運快遞貨物的通關業務。
但檢方發現,有人便宜行事未依規定課稅,也有人掩護業者非法走私電子菸、動物疫苗與中國的魔芋米入境,其中更有2人被查出收賄辦事,但收受的賄賂只是電池、襪子、補光燈棒等物,也讓檢方批評,貪圖蠅頭小利犯案。
士林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張志明說,「21名被告分別涉犯《貪污治罪條例》及《個人資料保護法》之非法蒐集利用個人資料等罪嫌,依法提起公訴,並就其他7名被告,建請法院從重量刑。」
關務署拒絕受訪,僅發聲明回應尚未接獲起訴書,全力配合調查,已採取不定期輪調等防制措施。不過類似的海關包庇醜聞,卻是接連發生。
台北關曾經爆出官商勾結,放水進口問題食品,高雄海關更爆發集體貪污弊案,被起訴的關務人員超過40人。學者分析,海關與報關業者交往密切,一但有不法勾當,除非內部檢舉,否則外界不易發現。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鄭瑞隆分析,「管制區就是說,非那個執行公務的那些人不太容易進去,那既然他們別人都進不來,而且甚至講白一點,他們有利益的一個共同的結構,所以就是說不容易被外界發現,所以說海關水很深,海關黑幕在台灣其實是可以想見的。」
從內控監督、多鼓勵檢舉機制,再到人員訓練與職務調動,學者表示缺一不可,畢竟海關的集體放縱,讓關口形同虛設,勢必對社會治安產生嚴重危害,甚至衍生犯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