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月亮」今下午登場 台灣民眾日落後有望順利觀賞

每年6月登場的滿月「草莓月亮」,預計在今(11)日下午3時44分達到最圓狀態,台灣民眾等傍晚天色較暗後即有機會觀賞。「草莓月亮」的名稱其實源自美國原住民稱呼,與月亮本身顏色無關。由於今(2025)年適逢約18年一度的「最大月球至點」現象,本次的草莓月亮在北半球看起來將會特別接近地平線。

一年一度的「草莓月亮」(Strawberry moon)今日現蹤,預計將在台灣時間下午3時44分達到最圓狀態,雖然此時台灣難以觀測,但若在日落後至晚間天候不錯,台灣民眾仍可觀賞到草莓月亮。

根據台北市立天文館說明,「草莓月亮」是指6月出現的滿月,名稱源自美國原住民部落稱呼,因6月適逢當地草莓的成熟季節而得名。當地部落對其他月份的滿月也有特殊稱號,例如1月是「狼月」、2月是「雪月」等。

BBC報導,草莓月亮的名稱和其顏色無關,並不會特別接近粉紅色,但由於6月的滿月,通常是一年當中通過中天時最偏南方的滿月,對於北半球的觀賞者而言,月亮移動軌跡較接近地平線,在光線穿過大氣層發生散射後,有時就會呈現橙色甚至鏽紅色。

由於今(2025)年適逢約18年一度的「最大月球至點」(Major lunar standstill),CNN指出,即使此現象已在1月發生,仍使今年6月的草莓月亮成為近十幾年來,在北半球看起來最低、最接近地平線的一次。

而下一次「最大月球至點」現象,預估需等到2043至2044年才會再度出現。

台北市立天文館解釋,月球繞著地球公轉的軌道面(白道面)和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面(黃道面)有約5度的差距,而白道與黃道的交點,以及白道相對黃道的最南點都會以18.6年的週期移動,今年的草莓月亮在這次週期正好發生在最南點附近,導致月亮高度看起來特別低。

目前歐洲已有多個地區可見草莓月亮,包含英國及地中海地區等。

希臘雅典帕德嫩神廟後方,在當地10日可見草莓月亮。(圖/美聯社)
英國利物浦10日升起草莓月亮。(圖/美聯社)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