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中壢區長年飽受酸雨之苦,有「桃園最酸」稱號。桃園市環保局長期推動空氣污染防制政策,已明顯大幅改善,其中桃園7個監測站中最酸的中壢站也已徹底擺脫酸雨。
感應片碰到雨水自動將雨水收集桶打開,再將收集到的雨水進行分析。中壢長年飽受酸雨之苦,有「桃園最酸」稱號,環保局長期推動空氣污染防制政策,也委託中央大學林能暉教授團隊進行酸雨監測,累積超過30年資料發現酸雨情形明顯改善。
桃園市酸雨監測計畫經理曾韋迪說明,「從長期的結果看到,硫酸根離子濃度比起1990年代,甚至2000年這個時間,我們已經減少超過50%,所以就讓我們的雨水變得沒那麼酸。」
桃園市共有7個雨水監測站,根據監測資料顯示,復興站6.09、龍潭站5.99、桃園站5.82、大園站5.80、新屋站5.67、蘆竹站5.41,中壢站5.37仍為最高,數值超過5就不是酸雨。
桃園市環保局噪音管制科長吳小萬指出,「酸雨情形較為顯著的中壢站也從2018年平均4.93上升至2024年的5.37,高於酸雨定義值5.0。」
針對酸雨改善,環保局表示長期從源頭減量著手,特別針對排放硫氧化物的設施,推動改燃天然氣;另外也透過自動啟動灑水設備,降低營建工地在施工時產生的粉塵污染,未來也持續多元環境政策並加強和周邊縣市的跨域合作,形成區域聯防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