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為了保障行人及學童安全,高雄有幾十座人行天橋及地下道,大多在學校附近,養護單位不一。隨著行穿線及號誌廣設,天橋和地下道愈來愈少人使用,有些甚至廢棄,也讓不少地方爭取拆除天橋或地下道。對此市府回應,天橋或地下道使用年限都在40年,除非牴觸公共建設等特殊因素才會優先排拆,否則只能先凝聚地方共識後,等待年限到再報拆。
去(2024)年12月10日高雄歷經山陀兒等3個颱風,連接高雄三民區民族國小與正興國中的覺民橋天棚毀損,加上平常使用率不高,民代找來相關單位會勘希望拆除。
時隔4個月橋梁天棚已移除,但是橋上塗鴉隨處可見也有雜草攀附,也讓當地里長再次喊話拆橋。
高雄市民王女士表示,「走斑馬線不選擇天橋,因為老人家腳不好、膝蓋不好。」
高雄市民陳小姐認為,「不想要走天橋,因為下面可以過馬路,就會覺得天橋沒有必要。」
里長沈秀玲認為,覺民橋都沒學生走也沒有無障礙設施,使用率極低,加上地處學校附近得由校方養護,相當不合理;包括三民區在內全市有37座人行天橋及9座地下道,使用率都不高,有些還封閉,卻得年年編經費養護,也讓居民要求拆除的聲音愈來愈大。
高市工務局道工處主秘陳柏鈞說明,「當地的里民或學校他們沒有需求,那我們取得共識之後等年限到了或有特殊的需求,會循行政程序去報廢。」
高雄市民黃先生則認為,「我認為這學生要用的不能拆呀。」
市府回應全巿1396座橋梁,工務局維護管理777座,其中包含部分人行天橋及地下道;每年檢測及維護工程預算約1億2000萬,因每座橋養護費用不一,無法單一量化,但是人行天橋使用年限是40年,真想拆還是得先收集地方心聲,等年限到通報審計處核定後才能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