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開打,美國對中國小額包裹課徵90%重稅。不過根據台灣進口報單資料,2024年從中國進口的低價包裹就達到3337萬件,恐怕也構成傾銷疑慮,衝擊台灣本土產業;對此財政部則表示,正在考慮降低免稅額。另外立委也要求嚴管淘寶等電商,經濟部則強調,過去有廣告與業務登記不符紀錄,已經開罰並限期改正,否則最嚴重可要求撤資。
海外包裹到貨,消費者開心拆包裝,不過接下來恐怕無法像這樣大量購買。根據現行規定,台灣消費者買跨境電商,有2000元以下小額包裹或上、下半年各6次免稅額度。不過關稅戰席捲,財政部考慮要提高標準。
民進黨立委郭國文詢問,「有沒有可能差別待遇化,其他的國家沒有這種低價傾銷的情況。有低價傾銷的,中國就把他降為1000元,或者其他國家有低價傾銷,我們要把他降為1000元,有沒有可能?」
財政部長莊翠雲回應,「委員這個方向,我們也會納入一起考慮。」
為了防止中國商品低價傾銷甚至洗產地,衝擊台灣產業。16日財政委員會有立委建議對小額包裹免稅差別待遇,財政部則承諾會納入計畫。
網購民眾魯先生說:「會有影響吧,因為這樣就讓大家買的東西會變比較少。」
網購民眾葉先生則說:「影響可能有限吧,因為畢竟還是會有需要,畢竟大陸東西真的滿便宜的。」
因為根據進口報單資料,2024年2000元內包裹從中國進口就占64.4%、從香港也占20.7%、還有從澳門占3%,加總占比就高達近9成。
而光是從中國進口的低價包裹,就達到3337萬件,如果以每人6次滿額計算,至少有556萬人使用。
台灣行銷傳播專業認證協會理事長王福闓表示,「有些賣家他是以比較大宗的方式,把產品進來之後,再從台灣去做出貨,這群消費者他的數量其實是比較龐大的。限額免稅是否能夠有效的做一些控管,這個其實是有限的。」
另外,立委也要求加強查緝及嚴管像是淘寶等跨境電商。經濟部則回應,淘寶在去(2024)年雙11活動,有廣告與業務登記不符紀錄,已經開罰並限期改善,否則最重可以廢止許可及要求撤資。
對此,台灣淘寶也回應,台灣分公司是標準分類7310規範下之部分品牌推廣業務,並未從事淘寶與天貓平台之電商業務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