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審議會3月下旬舉行 央行預防性升息壓力浮現

央行即將在3月20日召開監理事會議,外界認為有巨大的升息壓力,因為緊接著經濟部即將在3月中下旬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只要電價一漲就可能會成為未來推升物價的因素,恐會衝擊民生服務業。央行理事之一張建一更推估,今(2025)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可能達到通膨警戒線2%,遠高於降息標準。

小吃店開門做生意,電燈、電扇、空調甚至是營業用冰箱樣樣是成本。經濟部3月中下旬即將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討論是否漲電價,不過在此之前卻先拋了一個大難題給央行,因為3月20日就是今(2025)年首季理監事會議,外界預測會有預防性升息的壓力。

中經院研究員王儷容認為,「這可能是2個比較重要的升息理由。第1個就是預期性通膨,要預防性的升息;第2個就是阻貶,升息的話台幣的利率會強一點。」

農曆年後,台經院院長同時也是央行理事之一的張建一就曾指出,4月電價面臨調漲壓力恐成為未來推升物價的因素,不排除衝擊民生服務業,加上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加徵關稅、聯準會貨幣政策等,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恐怕無法回落至1.5%之下,也就是央行總裁楊金龍曾提及的降息標準。

王儷容表示,「持平的可能性比較高,聯準會的主席鮑爾他在芝加哥大學有提到,他們不急著調整利率的政策。」

回顧過去,2022年央行跟進美國聯準會升息4次,共2.5碼,2023年第一1升息半碼,2024年3月再度升息半碼,重貼現率來到2%,之後連續3季維持不變,學者也預測今年3月20日利率不變機率高,不排除「連四凍」。

亞太工商總會執行長邱達生指出,「我相信央行應該是不至於會有一些升息的動作,如果當整個經濟情勢不穩甚至產生所謂系統性風險,到時候搞不好面臨的問題不是通膨,而是通縮;另外,不見得這個時間點會是一個打房的好時機。」

升息恐引發房市硬著陸,學者分析今年第1季若利率維持不變,台灣的通膨或許將比去年更加溫和,下半年反而有機會降息。不過後續發展環環相扣,政府如何穩定物價的壓力,外界持續觀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