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在今(11)日審查《野生動物保育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目標是要兼顧動物福利、野生動物保育以及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其中朝野黨團達成共識要全面禁用獸鋏,但動保團體認為,還要把「金屬套索陷阱」等無差別的陷阱用具一併禁用。
小動物被山豬吊、捕獸鋏等獵具困住,最後就算被救下來,也只能截肢。
動保團體拿出歷年來蒐集的影片,同時在立院前上演行動劇,就是要呼籲相關單位要全面禁用捕獸鋏、山豬吊等陷阱器具。
國發會政策平台禁用山豬吊提案人柯元傑指出,「改良式的山豬吊獵具它防得了成年的黑熊,但是幼熊呢?山羌呢?獼猴呢?我們強力要求重新檢討這樣子錯誤的政策。」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11日審查《野生動物保育法》的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重點朝向全面禁用獸鋏、保障原住民狩獵權、強化飼主責任及擴大沒收犯罪物品範圍。
目前農業部推行改良獵具來防止黑熊誤踩,但動保團體和朝野立委也質疑,擔心這無法防止誤捕到其他野生動物。
國民黨立委楊瓊瓔質疑,「改良式你說口徑小一點,讓我們的黑熊不會套進去。這幾年有5次被夾。」
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回應,「在我們農民靠近山區的,還有原住民,他還是有必要的一個狩獵的工具。我們現在正在積極地推動這些改良式的獵具以後,那相對的能夠逐步去取代。」
民進黨立委陳亭妃則認為,「現在所有的民間團體都覺得我們做半套,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你們話沒有講清楚,特別是原住民地區的狩獵要有更好的溝通。」
陳駿季對此回應,「所以我們承諾1年之內推廣改良式的獵具,原來的山豬吊就把它禁止。」
陳駿季指出,全面禁用反而容易造成非法地下化交易,承諾以1年緩衝期為限推廣改良式獵具,之後就會公告禁用山豬吊。至於目前的推動進度,在原住民地區已經替換了3700多個改良式獵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