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7月即將到來,環保署統計,每年約有3成以上的紙錢燃燒是來自普渡祭祀。環保署今(14)日與艋舺龍山寺合作,推廣環保祭祀,希望各地廟宇一起嚮應,達到惜食、減碳、減污的三贏。
供桌上擺放著適量的水果當作祭品,或用米來代替金紙,惜食之餘也能兼顧民俗,還能做環保。農曆7月即將到來,環保署為了推廣環保普渡的做法,與龍山寺合作推廣「以米代金」、「線上普渡」等的環保祭祀,希望民眾及廟宇一起配合。
有民眾支持表示,「燒金紙空氣染污呀,這就不環保了。」「有時候我自己來拜,也不會真的拿香,我們也是用手合十拜,那是一個誠意比較重要。」
但也有民眾說:「不會到線上普渡,會覺得有實際的實體比較好。」
民眾普遍能接受做環保、少燒金紙的觀念;地方宮廟的金爐上也貼著配合環保,減少燒金紙的告示。環保署統計,每年約有3成以上紙錢燃燒,來自於普渡祭祀,近3年紙錢的累積集中量,高達6.4萬噸,因此與艋舺龍山寺合作。龍山寺強調,大家一同來響應,才能讓空污減到最低,讓環境更好。
環保署空保處長蔡孟裕表示,「所謂的紙錢集中燒或者祭祀的供品都能夠減量,以免擺了一大堆,結果最後變成了廚餘。」
艋舺龍山寺董事長黃書瑋指出,「有人說一柱香可以通到天庭,那都是假的。你的心到了,你的意也就到了,心誠則靈這一句話是絕對不會是虛假的。」
環保單位也和四大超商合作,可以在超商內的事務機台上點選「以功代金」的功能,並且和社福團體合作,讓民眾捐款,除了幫助弱勢團體,也可以不燒金紙,減少空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