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慶祝82歲,國立故宮博物院今天展出了六十多件清代宮廷畫家、受到西洋畫風的作品,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十六件、義大利傳教士畫家郎世寧畫作,這些繪畫不但紀錄了當時清宮內的生活,更把西洋繪畫重視的透視畫法,帶進了中國。 有的在草地上嬉戲、有的在湖邊奔馳,每匹馬的神態都各不相同,很多觀眾在欣賞郎世寧這幅「百駿圖」時,都會忍不住舉起手指頭,算算是不是真的有一百匹。1715年抵達北京的郎世寧,經歷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個朝代,堪稱清代西洋傳教士畫家第一人。他的畫,不但色澤鮮艷,西洋透視的筆法,更讓他連花瓶,都畫得像是照片一般,看得乾隆皇帝龍心大悅,直呼繪畫、就是要中西合壁。 事實上,整個清代服務於宮廷內的外國畫家,來來去去有上百位,職務、就相當於現在總統府的攝影官,專門用畫筆紀錄當時皇帝、以及宮廷內的大小事,而他們重視光線明暗、和細膩的立體畫風,對當時的中國繪畫,產生了很大的衝擊。 除了皇宮裡的人物肖像,郎世寧流傳下來的畫中,最多的就是動物畫像,這幅棗紅色的小狗、這批白色的小鹿,還有這隻可愛的猿猴,都是出自這位修士畫家之手,不過,畫上的松樹和桃花,卻是乾隆叫工匠再補上去的,儘管畫法有明顯的差別,但也見證了十七十八世紀的中國,在繪畫上、和西方文化有了初步的融合。 記者蘇玲瑤、劉漢麟 台北報導
郎世寧畫作 展現西方透視筆法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