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分民眾會飼養外來種的綠鬣蜥當成寵物,但有可能會因為被隨意拋棄在野外,導致快速繁殖衝擊國內生態和農業。目前在全台綠鬣蜥數量,以屏東、高雄和嘉義最多,以屏東縣來說,今年1到9月已經捕獲超過五千隻。
伸長釣竿、拉緊套索,目標鎖定外來種──綠鬣蜥,儘管牠移動速度敏捷,還是逃不出雇工的掌心,專吃農作物或園藝植物嫩芽嫩葉的綠鬣蜥,光是去年屏東地區就抓了四千多隻,今年更是成長迅速。
有民眾說:「加減抓 (農作物)比較不會被綠鬣蜥吃掉。」
捕抓綠鬣蜥雇工表示:「六月初的話來屏東這邊抓,大概一天10幾隻,如果前幾年的話在抓的,從二三十公分到一百來公分的,抓到一百多隻。」
綠鬣蜥幼體身軀嬌小,搭配細長綠黑相間的尾巴,模樣十分可愛,成了不少民眾的寵物,但因長大後體形龐大、食量驚人,長相不討喜,讓不少人棄養,尤其野外建立族群後,更在田埂和土堤挖洞築巢,損壞土堤和排水溝影響灌溉。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陳添喜指出:「住家附近或什麼,有些園藝植物就開始被吃,另外就是牠會吃農作物,再來就是牠會破壞一些基礎設施。」
屏東縣農業處長鄭永裕表示:「比較容易繁殖的地點,我們大概針對比較重要的棲地的部分,來再跟農委會這邊申請經費,看是不是可以比較有系統的大規模來清除。」
據學者調查,綠鬣蜥全台數量以屏東、高雄和嘉義最多,其它縣市也傳出零星個體。其中屏東縣,今年1到9月底,就已經超過去年數量,捕抓5400多隻綠鬣蜥,居全台之冠,為了更有效阻止擴散,農業處除了捕抓可兌換農產品的獎勵外,11月底前,飼養的民眾須辦理登記,逾期未登記者,最高可罰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