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有心人,盡自己的全力跟專長,在守護土地和環境,或者透過文化藝術來推動台灣的社會價值,替台語傳承在努力。公視從今天下午五點半開始推出最新的台語節目頂真人物,第一集是金曲台語歌王謝銘祐。
謝銘祐說,「如果今天有機會要國際化,我很希望的是,你的生活是唱什麼語言,你就唱那個就對了,你愈在地,你就愈被看得起,愈在地你就愈國際化。」
就是帶著這樣的理念,謝銘祐這一二十年在他的故鄉台南深深地扎根,因為台南不僅安慰他的心,也開闊他音樂的創作。他認為,「台南真的是適合生活,你如果來觀光,有時候看到的是表面,所以你如果來台南,我會勸大家車停遠一點,走進來,愈窄的巷子就愈台南。」
在台南生活的體驗,讓他累積成一首又一首有感情的歌曲,也讓他得到第二十四屆和第二十八屆金曲獎的台語歌王。不過,他心底掛念著音樂人的社會責任,所以組了「麵包車樂團」,帶一群愛音樂的年輕人四處去演唱,其中去最多的是到老人院進行免費演唱。
同時,他也開班教人從台語老歌學台語,也教這些年輕人歌曲的歷史背景。「這是四季紅,後來到1945年的時候,被國民黨禁了,為什麼,不能紅,紅就是共產黨,就改成四季謠。」
學員吳佳樺說,「就是去認識這首歌,去了解它的歌詞,了解它的背景之後,你就會發現這首歌的故事,你就知道要怎麼唱。」學員林子靖也說,「想要研究台灣的歷史,透過歌曲來學,因為這種東西在學校沒辦法學,老師不會教。」
也因為有這樣的負擔跟情感,謝銘祐的歌聲滄桑、溫暖、感動人,更像有使命的文化傳承者。
扎根台南「愈在地愈國際」頂真人物謝銘祐
綜合報導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