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社會要找一間打鐵店恐怕很難,台北萬華西昌街的三秀打鐵店,是萬華最後一間傳統打鐵店,1924年成立至今,已有93年歷史,71歲的老闆張秀榮仍堅持不退休,一甲子的淬錬真功夫,每天仍將打鐵當成運動,對打鐵保有高度熱誠,他說要做到不能動為止,而最擔心的就是傳統打鐵技術失傳,因為現在根本找不到學徒。 趁著鐵條燒得火紅,趕緊和時間賽跑敲打塑形,傳統的打鐵技術已很少見,台北萬華的三秀打鐵店,1924年成立至今,71歲的老闆張秀榮,12歲就跟著父親入行,6年才出師,一身打鐵好功夫,就這麼扛著三秀名號至今。 三秀打鐵店老闆 張秀榮回憶起做學徒的日子,「我12歲當學徒,17歲開始學拿大鎚;那時體力比較好了,18歲才開始學當師傅。」 冬天在上千度高溫的火爐前,火光鑄鎔錘打,體力活早就一身汗,一到酷熱夏天,更沒人受得了,除了自己的兒子,根本找不到學徒。 三秀打鐵店老闆 張秀榮說,「沒有人學啊,現在去打鐵店看看,有一些二十多歲、三十多歲的人,那都是自己的孩子;這種天氣做都會流汗了、做事都流汗了,到夏天的時候更熱。」 小小灰灰的店,張秀榮在這裡結婚,打鐵聲也響了快一甲子,過去專做農耕用具,但人工速度遠不及機器量產,民國70年營建業快速發展,三秀力拚轉型,主力才改成鑄造建築工具和維修。 三秀打鐵店老闆 張秀榮分享,「修理鑿子,鑿子多數量大又好賺,客人用到鈍了之後,拿來修理一支25元,我一小時可以做70、80支,我就可以賺一千多元了。」 不管做農具或建築工具,從鍛造到裁切,數十年如一日,作品也會打上店號,這是一種對作品的信心,也是對顧客的負責,現在體力大不如前,但張秀榮堅持不退休,不管賺多賺少,把打鐵當運動,每天都有老顧客上門,生活反而充實。 三秀打鐵店老闆 張秀榮說,「機器做的(菜刀)整支都平的,平平的、沒有厚薄;你手工做的有的地方較厚、有的地方較薄,會不一樣。」 不只對刀具如數家珍,自己珍藏的古董級純手工炒菜鍋鏟,和早期炒肉鬆大鏟,或是早期農具,也都大方出借展覽,萬華最後一間打鐵店,要傳承的不只是一種技藝,也是一種堅毅精神。 李曉儒 邱福財 台北報導
萬華最後的打鐵店 用熱誠淬鍊出真功夫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