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持續恢復中,不過在角落依然有居民發出求救,包含太巴塱部落、北富村的稻農,反映自家稻田幾乎被泥水淹沒全毀,沒有收成的損失可能高達400萬,等待復耕可能還要5到20年,背後的成本難以估計。另外就在中學街的末端,還有住戶苦等12天後,終於在今(5)日有重機具進駐,協助清理淤泥。
受災農民羅仁明指出,「泥沙淹過之後,它就不會開花,不開花它就沒有這個飽足感。」
重新走回自家農田,農民心中只有感慨,原本整片稻穗已經迎來開花結果的階段,沒想到如今經歷洪災,一切幾乎全泡湯。
公視記者王彥婷報導,「整片綠油油的稻田,原本到了10月底就是收成階段,如今被泥水侵襲稻穗根部都被淹沒,農民評估目前全數不會結穗。」
農民初步估算,自己在太巴塱部落、北富村的農田,全部被泥沙淹沒的就有6甲地,而被水泡過的地更多達20甲地,甚至還有2甲地已經變成河川流失,光是收成損失至少400萬,另外還有農田租金、農機具貸款,以及肥料、灌溉用井等成本。
受災農民羅明仁表示,「成本加下來幾百萬跑不掉,復耕可能都需要好幾年,那復耕之後要養土 土方。」
類似狀況不只1起,位在花蓮光復與鳳林交界原本的稻浪,現在成了泥漿池,連走進去都寸步難行。
光復鄉民代表鄭寶金表示,「淹到的所有稻田、很多樹木鐵皮這些應該先清除再說,清除完還要丈量嘛,界線現在都沒了,分不清楚。」
農民評估,土地要恢復耕作至少要5到20年,也更擔心原本肥沃的土壤被浸泡之後,出現無法預料的影響。
農業部東區農糧副分署長陳吉村表示,「掩埋或是沖損這個部分,它是屬於一次性的補助,如果這一期作沒有辦法復耕,那每一期作申請,然後再進行,每一作視狀況來進行補貼。」
另外,位在中學街末端也有居民求救,房屋後方大片淤泥堆積,還有鐵皮等砸物混合,事實上這裡在洪災前更是一間間房屋,如今不只全毀,更被堆置了12天。
受災戶黃俐臻表示,「我心裡很緊張,我說奇怪,我們左右都用了,啊我家怎麼搞的都還沒用,我家不是那種泥土,太複雜了,所以他們今天才來。」
光復各地角落依然有不少居民呼救,希望中央、地方合力多幫忙,讓生活恢復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