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截至25日上午為止的監測數據,溢流後蓄水量只剩12%。目前災區正展開家園修復,對於事發初期是否收到警報簡訊,在地居民有人說有,也有人說沒有,是否聽到廣播也反應不一,還有人對水勢來襲預警以及啟動撤離的反應不盡相同。
工作人員在飛機上仔細觀察堰塞湖現況。根據航遙測分署資料,25日上午水位1026公尺,水位降低113公尺,湖面面積16公頃,蓄水量1100萬噸。溢流後蓄水量僅剩12%。黃線部分為原來堰塞湖湖面範圍,紅線為目前範圍。因先前安裝的水位計已於23日堰塞湖溢流時滅失,花蓮分署正評估盡速重新安裝監控。
花蓮縣官員表示,目前中央沒有提供資料,希望中央盡快針對壩堤的狀況以及後續引流、重新避難疏散範圍,讓地方當局得以持續相關作業。
花蓮縣農業處處長陳淑雯說:「壩堤裡面還是有水的存在,正確數量必須看林業署公告的資料,目前可能多少的雨量可能面臨再度溢流狀況,目前我們持續跟中央詢問當中。」
泥沙濁水沖進家裡,街道滿目瘡痍,災後重建辛苦了。對於當初到底有沒有收到通知,當局的簡訊、廣播所布達的警訊,是否確切傳達,還有居民的啟動跟反應,各有不一。
花蓮縣光復鄉民說:「消防隊有講,可是我們這邊聽不到,沒有聽到,手機簡訊有收到,沒有收到叫我們撤退。」
也有花蓮縣光復鄉民表示,「還沒溢流的時候就已經廣播了,已經廣播差不多將近一個多小時了,等到我們準備的時候,那個水已經從車站流了、已經在慢慢過來,等到我們走,不用5分鐘就淹起來。」
花蓮縣光復鄉民說:「簡訊出來,我們最主要是年輕人跑得快,可是問題是老人家呢?」
一度下落不明的6歲女童小沂24日順利尋獲,家中2名年長親人不幸罹難。小沂阿姨強調沒收到撤離通知。
女童小沂阿姨楊小姐表示,「佛祖街那邊就是因為都沒有撤村,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罹難。」
有災民控訴未有撤離通知、簡訊告警,社群也有人自述是罹難者家屬,準備成立自救會,如今檢方也分案,調查從監測到撤離,各個環節上是否有涉及人為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