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颱帶來豪雨,造成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加上溪水,巨大泥水衝向下游光復鄉,大範圍的被泥水淹沒。截至24日上午八點,消防署統計花蓮縣傷亡情況死亡14人,有124人失聯,18人受傷。許多光復鄉民聯繫不上家人,十分擔憂,紛紛在社群發起尋人消息,請求各界協助,希望能盡速得知家人安危。
氣象署依據最新氣象資料,在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地區,受到颱風及外圍環流影響,至9/22-9/24上午八點,3日累積雨量已達727毫米。從12小時定量降雨預報來看,今天傍晚開始降雨趨緩,到明日白天剩下局部地區有零星降雨。
在大水逐漸消退後,留下滿地泥濘,今天上午有民眾開始清理家園,但在接近中午11點多,警消單位急忙廣播,將有第三波,超過3000萬噸洪水溢流,提醒民眾須盡速往高處避難。不過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午間記者會時回應,沒有第三波洪峰,目前仍屬於正常溢流。
民政司疏散撤離組統計截至24 日上午八點,馬太鞍溪周邊,光復、鳳林和萬榮等三個鄉鎮12個村里,其中災情最嚴重的安置光復鄉1781 戶,實居人數約8449人,收容安置的人數約有1千多人,依親的有3044人,另外有4千多人垂直避難。但因網路狀況不穩定,回報人數仍呈現混亂狀態。
馬太鞍溪因為河道淤滿土石,在堰塞湖溢流期間仍有溢淹的可能,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對花蓮鳳林、光復、萬榮等地提出淹水警戒。
今天上午農業部派出無人機空拍勘查,觀察壩體變化,觀察到溢流口下切80公尺,目前高程為1060公尺,蓄水面積約50公頃,蓄水量約2300萬噸,跟原先相比剩下約四分之一。隨著上游集水區還在降雨,雨水還是會進入到堰塞湖湖區,沿著下切下來的水路,往下游輸送。在昨日最大洪峰過去之後,一波又一波的水持續溢流而下,但因為水量變少了,所以水量是可以在河道通過的。之後也持續會用空拍機關注壩體狀況以及溢流情形,掌握堰塞湖變化。
水利署解釋這次洪峰比河道設計標準高出四倍左右,原本河道洪峰標準估算是2000CMS左右,這次的洪峰量值大概8000多,水就會從堤防溢出,漫淹到附近農田和部落。這裡有兩處開口堤的設計,是希望內水能藉由開口堤排出,洪峰高的時候,就從開口堤淹入,但事先已經有堆置鼎塊以及防洪沙包,把開口堤東面封堵。但這次洪峰量值實在太大,所做的措施抵擋不住,導致大面積的淹水災情。
環境部說明23日晚間光復鄉市區的積水已退,路面堆積約60公分細砂泥,出動清潔人力及車輛後,清除淤泥5602公噸,廢棄物0.25公噸,放置在暫置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