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2年小燕鷗重返竹圍漁港 野鳥學會籲勿擅闖保育區

睽違2年,桃園竹圍漁港北堤今(2025)年終盼到有3對小燕鷗繁殖下蛋,入口為此拉起封鎖線,除列冊調查巡守的義工外一律不准人車進入,但還是有些釣客、遊客無視告示牌進入禁區,讓沒公權力的義工們疲於奔命。野鳥學會呼籲民眾共同守護,不要進入保育區以降低人為干擾。

小燕鷗在礫石灘上孵蛋,桃園竹圍漁港北堤曾是2級保育類夏候鳥「小燕鷗」在北台灣最大的繁殖地,卻因為棲地環境變遷和流浪狗干擾,近2年改轉往觀音大潭電廠附近沙灘繁殖,但強勁風沙常將巢位掩埋,嚴重影響繁殖成功率,直到今年5月終於又有小燕鷗重返竹圍漁港築巢。

義工褚淑子表示,「就覺得非常高興,好像看到老朋友回來。那個蛋孵出來,小燕鷗的親鳥會去海裡面抓小魚,讓牠小寶寶吃,那個樣子真的超可愛的。」

面對嬌客重返竹圍漁港,相關單位高規格迎接,不但在入口張貼告示牌、拉起封鎖線,野鳥學會義工也排班巡守,按規定除野鳥學會列冊調查巡守的義工外,一律不准人車進入。

桃園市環保局水質保護科長林志勇說明,「迅速地針對入口區域設置圍網及封鎖措施,請農業局、海巡署加強海堤的區域管制,全面禁止人車進入,避免干擾小燕鷗的繁殖行為。」

但遠遠的海堤上還是有些釣客無視告示牌在禁區內釣魚,假日遊客多更是讓沒公權力的義工們疲於奔命。

釣客認為,「大家管自己的事,你這樣管已經管過頭,這條路圍這完全沒意義,你是要圍什麼啦?」

桃園市野鳥學會理事長劉義仁指出,「有一些遊客釣客就說以前可以,現在為什麼不可以?尤其是例假日的傍晚,因為很多遊客要來這裡賞風景。」

桃園野鳥學會表示,目前觀音地區共有264隻小燕鷗、139處巢位,竹圍已觀測到3巢;市府也重申,竹圍漁港北堤小燕鷗臨時棲地在海堤附近,海堤屬未開放區域禁止進入,違者將依《漁港法》裁處3萬到15萬元罰緩,提醒民眾不要誤觸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