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捐血率世界第一仍經常缺血 住院輸血率超出美國3倍

台灣捐血率世界第一,卻還是常常遇上缺血窘境,血液基金會預計2027年捐血將少於用血,屆時缺血情形恐更嚴重,希望政府盡速制定用血指引或規範,對此衛福部表示將會與醫院、學會進行討論相關指引方向,再決議是否可作為管理指標。

坐上坐椅、挽起袖子,民眾一早就來到捐血中心發揮愛心,因為春節連假剛過,台北捐血中心4種血型4至7日庫存量偏低,高雄捐血中心O型庫存量也是出現庫存偏低情況。

民眾說,「65歲以前捐血可以2週捐一次,65歲以後就只能4週才能捐一次。」

根據血液基金會的統計,去(2023)年國人捐血率來到8.08%,是近10年來最高,也是世界第一。

但輸血學會也發現,台灣用血量、住院病患輸血率似乎增加幅度更快,目前台灣住院病人曾經輸血率達12%,高出美國3到4倍。

台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謂文指出,「以往有些統計是說,同樣的血紅素在8以上跟8以下,如果你到7,其實不輸血跟有輸血癒後是差不多的,醫師在臨床上的一些醫療行為就會變得比較多樣性,就會變得比較積極,這時候用血量就會大增。」

血液基金會預計在高齡化及少子化情況下,2027年捐血、用血將交叉,屆時缺血情形恐更嚴重,希望政府盡速制定用血指引或規範。

血液基金會公關處長黎蕾表示,「捐血我們有年齡的限制,17歲到65歲,我們這些中層的捐血人,其實到了65歲可能他就沒有辦法再捐,20年前我們大概小於20歲的人可以捐到35萬人次,今年大概只剩下10萬。」

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回應,「初步可能先分析國內用血資料,然後揭露大家平均如何使,有一個平台做公開揭露。」

劉玉菁表示,已經邀請輸血學會於2月底針對國內醫院醫療用血情形進行完整報告,接下來也會進一步與醫院、學會進行討論,研議相關指引方向,再決議是否可作為管理指標。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