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災頻仍 各地規劃多用途避難所

受到能登半島地震震壞了不少對外道路,導致物資難以即時送入災區的影響,現在各地紛紛將避難所規劃成多用途的設施,平時將貨櫃屋當成咖啡廳等其他營業場所,在天災發生後能迅速改成避難所使用。

用貨櫃屋改造成的咖啡廳外牆上,大大掛著「東員研究室」的看板。這是日本三重縣「東員町」的公園內,由町內餐飲店聯合經營。

從側面看去,這是1家用5間貨櫃屋改造連結而成的咖啡廳,屋內大大的空間結合為一體,但每個貨櫃屋的一端各有1台空調,加上使用隔熱建材裝潢,讓屋內氣溫可說是冬暖夏涼。

而每個空間分別裝上空調的原因,是為了在發生天災後能迅速將5個貨櫃拆分,載運物資後直接送入災區,當作臨時的住宿兼糧食配給中心。

三重縣東員町政策課職員佐藤彰英說明,「平日時當然可以當作公園遊客休憩的地方,對町民來說也是眾所周知,能對防災有貢獻的去處。」

為了防範災區無電可用,貨櫃屋頂還有裝設太陽能板,利用太陽能供應屋內用電。

像這樣的設施在日本全國各地陸續增加,像是茨城縣「大洗町」的多用途設施,還有愛知縣「幸田町」的社區圖書館,都能在天災發生時將設施搖身一變為避難中心。

住宅建商小林範之指出,「這是導入了自由轉換的思考模式,能在發生狀況時迅速轉用功能的設施。對企業跟自治單位來說,都是需求非常高的設施,未來也會持續發展相關設施。」

除了能轉換用途的貨櫃屋,德島縣鳴門市的「道之驛車站」建築屋頂也是一處海嘯避難所。

這裡被改造為親子樂園,有少數兒童遊樂設施、滑草場跟高空滑索可以玩;其中的滑草車可以轉換成輔助身障者快速移動的工具;還有食品大賣場,能在緊急狀況下變成提供1000人3天飲食的緊急糧食供應中心。

德島縣鳴門市戰略企劃課職員吉川慎太郎表示,「平時我們會儘量滿足消費者需求,激發他們的購買欲,這樣即使轉換成緊急情況下,也能提供民眾多種風味的緊急糧食。」

這個兼具車站、避難所跟賣場的複合設施,讓在地居民常常帶小孩到這裡度過假日時間,也讓2022年到訪的遊客人次達到120萬人。

目前商場撥出了部分營利成立防災基金,期望未來能更加健全設施的防災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