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擬音師" 胡定一獲金馬獎肯定

參與超過五百部的國片製作、在電影圈待了超過四十年的"胡定一",是台灣最資深的"擬音師",無論導演需要任何聲音效果,都難不倒他。今年的金馬獎,也將頒給他"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的殊榮,一起來看這位國寶級"擬音師"的神奇專業。 資深擬音師 胡定一:「這個馬蹄聲一定要兩下、一下。」 資深擬音師 胡定一:「刀劍在打那種(聲音)。」 影片裡看到的東西,無論是衣服擺動、腳步聲,胡定一全部都要做一次。 資深擬音師 胡定一:「早期的電影是三個人同時走,我們就三個人一起走,(一個人最多做到幾個人的腳步聲?)做二十幾個人的腳步聲,一場戲,你說像痞子英雄電視版,一場戲大概要穿十幾雙鞋子在那邊走。」 用五年的時間,從徒弟熬成師傅,還有導演自己花錢,幫胡定一拍了一部紀錄片「擬音」。 有一個電影專業的環節它叫Foly 就是對著畫面做寫實音效叫Foly 資深擬音師 胡定一:「其實幕後工作也很不喜歡跳到幕前來,交給我的工作我把它做完就好了;但是導演她堅持要拍 ,好,那就拍,你要拍就拍我就盡量我就配合你。」 胡定一說,一般人總覺得擬音師的謀生工具,一點都不值錢,因為製造聲響的東西,全是些破銅爛鐵。但其實,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是聲音的素材,擬音師這份專業,除了要有創意和想像力,平常更需要收集一些不起眼的東西。 資深擬音師 胡定一:「我們要的東西就是破破爛爛、舊的東西,它能夠發出聲音來,或是怎麼樣的聲音,那我們覺得它才是好東西。」 胡定一從1975年進入中影工作,數度易手後在兩年前被正式資遣,現在不定期接案的他,螢光幕前還是會有他的作品出現 不過從1990年代起,國片產量大幅下滑,他點出台灣電影的困境。 資深擬音師 胡定一:「前期成本花得太大了,一個演員,演員費搞不好就占掉裡面三分之二,到整個拍攝完之後,到後期(成本)整個都被壓縮了,前期準備那麼多,後期你也要準備很合理的預算給後製公司。」 用心揣摩、製造出來的聲音,總是比罐頭音效多了不少感情,今年的金馬獎,評審也推舉胡定一為"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超過40年的工作生涯,胡定一歷經了聲音技術,從類比轉換到數位的衝擊,也見證了台灣電影的滄桑! 記者 朱鳳治 吳其昌 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