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延燒3年,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日前表示,預計春節過後,可能會先調降新冠傳染病類別,等到疫情流感化,加上防疫工作也常態化,指揮中心才會考慮退場。但是,由於新冠病毒仍不斷突變,推估未來1年仍得打兩劑疫苗,才能降低感染或重症。而今(31)日晚上就是跨年夜,醫師提醒,因應近期國內疫情升溫,參加跨年務必戴好口罩,攜帶酒精等物品,才能降低染疫風險。
疫情升溫之際,中國宣布將新冠肺炎更名為「新冠感染」,並自明(2023)年1月8日起,降低COVID-19疾病類別,取消入境人員的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為什麼採取新措施?台灣是否跟進降級?一文了解中國防疫新制。
台灣中美洲友邦海地,12年前曾經因為強震汙染水源,爆發霍亂疫情,導致上萬人死亡,3年前好不容易才平息,最近又因為國際油價高漲,導致物流業者無法將乾淨的飲用水分送到全國,霍亂疫情再起,已經出現7到8人的死亡病例。
猴痘在各國迅速蔓延,也被WHO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在發疹的時候傳染力最強。以往猴痘病例主要都發生在中非和西非,這次為什麼會在非洲以外國家流行,到現在科學家們還是感到不解。要如何面對這些更為頻繁的新興傳染病,對各國來說都是項嚴峻的考驗。
美國總統拜登確診,但因為已接種4劑疫苗,症狀很輕,還能隔離辦公。專家認為,高齡者年紀愈大,罹患慢性病機率越大,會讓病情變得複雜,也是重症高風險族群。就算康復後,也可能出現腦霧、注意力無法集中等長新冠症狀。
猴痘是人畜共通的傳染病,潛伏期通常為6至13天,發燒1至3天後,全身會長出皮疹和水痘,近年猴痘致死率低於10%。猴痘已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疑似個案24小時內要通報,主要是和受到感染的人或動物密切接觸,經由血液、體液、分必物、皮膚黏膜等感染。感染後常見症狀為,身體發燒1至3天後,會出現皮疹且有頭痛、淋巴腺腫大等狀況,症狀一般持續14至21天後,會逐漸康復。
全球新冠疫情還沒平息,但5月初又傳出,過去幾乎只在非洲流行的傳染病「猴痘」,在歐美多個國家現蹤,已經有超過200起病例。有專家表示,目前的傳播方式有點不尋常,大多數患者都沒有非洲旅行史。但世衛組織WHO強調,猴痘傳播現在還處於可控制的範圍,部分國家也已開始訂購可以有效預防猴痘的天花疫苗,避免疫情擴大。
On May 9, Health and Welfare Minister Chen Shih-chung told lawmakers that 90 million rapid test kits would become available before the end of June.Price-controlled rapid test kits are sold out everywh
快篩實名制供不應求,引發不少民怨,上午也成為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朝野立委質詢焦點,衛福部長、也是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快篩劑存貨很緊,但是月中還會有4500萬劑的合約,6月底前應可供應9000萬劑,地方政府若有快篩劑的需求,可行文或直接打電話都能解決問題,不要在媒體放話。
美國白宮首席醫療顧問佛奇29日強調,新冠疫情大流行還沒結束,由於病毒會不斷變種,美國可能永遠無法消滅病毒,只能讓疫情變得可以控制。此外,由於疫苗覆蓋率持續提升,除了南韓之外,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已陸續解除戶外的口罩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