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

  • 元宇宙帶動區塊鏈金融投資,詐騙手法需注意【獨立特派員】

    |產經

    元宇宙經濟來臨,加密貨幣興起,NFT更是不時傳出市值飆高的消息。在這個區塊鏈金融市場中,不少人被高報酬的消息牽動情緒,深怕錯過了虛擬世界中所能帶來的致富商機。不過當虛實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區塊鏈成為新興的理財工具時,利用民眾想要快速獲利的詐騙事件也層出不窮。科技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面對投資詐騙最重要的是要在投資前多方查證,並提升個人在個資安全上面的意識,謹慎以對、步步為營,才能在變局中看到未來世界重要的創造力量。

  • AI結合區塊鏈技術 助農漁產品獲國際認證

    |

    疫情對於全球貿易,造成極大影響,其中也包含農、漁業外銷。像工研院是研發一套智慧國際預認證的創新服務系統,經由AI和區塊鏈技術,協助農、漁業,可以更輕鬆取得國際認證,有助於打開更多的外銷市場。 養殖池加入AI技術,可以隨時用手機監控,提高養殖品質。口湖漁類加工合作社,是國內水產養殖龍頭,今(2021)年2月更取得全台第一張最佳水產養殖規範認證,讓台灣成為全球第40個取得認證的國家。 口湖漁類加工合作

  • 10秒影片作品以區塊鏈認證 2億新台幣售出

    |地方

    有一件10秒鐘的影片作品,因為使用區塊鏈作為數位簽名,得以認證是獨一無二的真品,在5個月內價格飆漲百倍,逼近台幣2億元,這也同時反映了不可替代幣、NFT的熱潮。 一座像是川普的巨大雕像倒在草地上,身上蓋滿標語,路人若無其事地走過。這支10秒鐘的影片,是數位藝術家Beeple的作品「十字路口」,去年10月被邁阿密藝術收藏家帕布羅,以將近6萬7千美元,相當186萬台幣的價格買下。上週,他以660萬美元

  • 池上青年運用區塊鏈 助自家稻米銷海外

    |社福人權

    為拚經濟,部份縣市首長出國尋找外銷農特產品管道,而在台東池上則有一位青年利用時下流行的區塊鏈科技概念,將自家種植的稻米行銷海外。二二八連假,他前往香港,簽下4公噸稻米外銷合約以及3年代理權。 池上青年魏瑞廷拿著智慧型手機,在自己家20甲稻田收集一期稻作成長的資料,並上傳到網站。此舉類似每日記帳,從稻米何時插秧、施肥到採收包裝,每項記錄保留在無法竄改資料的網站上供買家查看,利用嚴謹區塊鏈概念種植稻

  • 台灣新創業者 利用區塊鏈發行虛擬貨幣

    |

    區塊鏈技術應用層面愈來愈廣,台灣有許多新創業者,利用區塊鏈技術發行虛擬貨幣,有籌資功能,也有強調可避免吸金炒作。愈來愈多業者跨足區塊鏈市場。不過,虛擬貨幣仍定位為「加密資產」商品,國內沒專法規範,依舊存在投資風險。 由行動支付業者,投資開發「台恆幣」正式上線!業者強調不具備交易的貨幣功能,而是與新台幣1:1等值,應用型代幣,透過線上「幣幣」交易,能降低虛擬貨幣漲跌風險。 綠界科技董事長林一泓表示,

  • 區塊鏈「不可竄改」顛覆商業模式

    |社福人權

    數位經濟崛起,「區塊鏈」技術應用愈來愈廣,不再限於比特幣加密交易。由於區塊鍊技術,具備分散式帳本、去中心化,以及不可竄改的特性物力,未來網路消費不再需要第三方認證機制。就連食品生產履歷,也可透過區塊鏈追縱溯源,顛覆傳統商業模式。 看似稀鬆平常的點數消費,其實運用「區塊鏈」技術,讓點數不只是點數,就像另一種貨幣。 區塊鏈應用業者詹凱傑表示,「那我們透過放到區塊鏈上,其實可以增加點數跟點數之間的流通性

相關標籤

近期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