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19日上午因腦部病變惡化已不可逆,動物園選擇讓團團在麻醉中沉睡,「不再痛苦了」。團團在下午1時48分心跳停止,動物園將在下午3時召開記者會說明。
大貓熊團團近期身體出現狀況,昨(17)晚又發生4次的癲癇。台北市立動物園的醫療照管團隊即時給予抗癲癇藥物,緩解症狀,並且徹夜守候。團團經過休息後,今天早上甦醒,試圖起身活動,可是後肢明顯無力,需再進一步觀察。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保育員及獸醫師17日就發現團團精神狀況不太好,不太想移動,對食物提不起興趣,連保育員呼喚也沒太大反應,開始加強對團團的行為觀察,發現他4度癲癇。除了予以醫療照顧外,也即時與
臺北市立動物園的18歲大貓熊團團,病情無啥樂觀,8月底因為羊眩,發現腦部病變,10月中閣出現後跤無力、食袂落去、攏倒咧的情形。動物園獸醫安排團團10/22接受第2改MRI檢查,紲後才根據檢查結果,佮專家討論看按怎治療。
臺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羊炫,檢驗結果陸續出爐。園方已排除腦血管病變,感染的原因,敢有發炎或腫瘤,需要釐清。團團10/1開始服用藥物,無副作用,上緊後禮拜二會轉去展示場活動。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今年8月被園方發現曾發生3分鐘疑似癲癇的症狀,在9月18日轉送到台大附設動物醫院進行MRI(磁振造影)檢查外,同時也抽取腦脊髓液進行後續檢驗分析。大貓熊「團團」癲癇吐白沫 檢查發現大腦局部液化壞死園方表示,近日多項腦脊髓液檢驗結果出爐。依據「團團」MRI及腦脊髓液的檢驗指數分析,已排除腦血管病變或感染所造成的癲癇問題,至於因炎症或腦部腫瘤引發的可能性則需要後續釐清。園方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發生癲癇,多項腦脊髓液檢驗結果陸續出爐。園方已排除腦血管病變或感染所造成,但因炎症或腦部腫瘤引發的可能性,需要後續釐清。而團團1日開始服用抗癲癇藥物,沒有出現副作用,最快18日回到展示場活動。
2008年來台的大貓熊團團今(2022)年18歲,8月下旬保育員發現,團團行為有異,嘴角出現泡沫,疑似癲癇症狀,檢查後發現,左大腦半球有局部液化壞死病變,呈現腦軟化,病因有待檢驗報告才能釐清。園方表示不排除有致死可能。
台北市立動物園的18歲大貓熊「團團」,8月被園方發現曾發生3分鐘疑似癲癇的症狀,轉送到臺大附設動物醫院進行腦部磁振造影檢查,園方今(23)日表示,確定團團是腦部局部液化壞死,屬腦軟化疾病,已經開始服用抗癲癇藥,但致病原因還待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