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
-
菲國研究AI捕蚊系統 盼減少登革熱
|全球菲律賓雨季是病媒蚊容易孳生的季節,這裡的登革熱病例逐年攀升,由南佛羅里達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AI蒐集,並且將各種蚊子分類,讓民眾提前得到警訊,可作為登革熱、 瘧疾,或是其他疾病的預警資訊,這項系統成本不到台幣4400元。
-
魔戒導演投資盼讓「恐鳥」重生 復活滅絕物種引倫理爭議
|全球美國德州達拉斯有生技公司,今(2025)年4月宣稱讓滅絕1萬多年的恐狼復活,近期宣布要挑戰讓世界最大的鳥「恐鳥」重生。身為恐鳥迷的《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導演,蒐集數百根恐鳥化石骨頭,投資1500萬美元,希望有生之年見到滅絕600年的物種,但這樣的做法在學界也引發爭議。
-
美生技公司稱以基因改造 成功復活滅絕萬年「恐狼」
|全球美國德州達拉斯生技公司最新發表的影片,強調他們利用基因改造,讓已經滅絕1萬多年的犬科動物——恐狼,成功復活,而且還是世界上首次。但也有科學家批評,沒有人真正知道恐狼的樣貌,這群科學家只是利用基因複製和編輯,讓現存的灰狼看起來像恐狼而已。
-
美生技公司培育「巨型長毛鼠」 目標以基改方式重現史前猛獁象
|全球美國生物科技公司Colossal Biosciences以「復刻」猛獁象為目標,推動的滅絕生物重生計畫近期取得進展。該公司以老鼠胚胎進行基因編輯測試,透過基因改造成功培育出擁有更長、更濃密毛髮的「巨型長毛鼠」。該公司評估,若計畫順利進行,最快有望在2028年讓基改猛獁象寶寶誕生。
-
美醫療公司養豬供移植用腎 掀虐待動物倫理爭議
|全球全世界各國都有許多病人正在等待一顆腎臟救命,而在美國有醫療公司培養出專門用在「腎臟移植」的豬,計畫展開數年的臨床實驗,但是這項計畫也引發是否虐待動物的倫理爭議。
-
一隻牛逐年產百公斤甲烷 溫室氣體危害氣候
|甲烷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因為牛食入去會物件,會變做甲烷,這寡甲烷會因為拍呃仔、放屁排放出來,一隻牛一年會排放100公斤的甲烷。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教授,當咧開發會當改變牛胃腸內面的菌的藥丸仔,予in減少或者是、袂閣排放甲烷。(新聞標題、導言為臺語文)
-
美專家研發藥丸改變牛腸道菌 減少甲烷排放
|全球甲烷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牛隻吃進去的食物最後會變成甲烷,而牠們體內的甲烷會隨著打嗝排出,1頭牛每年約會排放100公斤的甲烷,排放量之大,讓畜牧業成為氣候危機的幫兇。因此,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教授們正在研究開發改變牛隻腸道菌的藥丸,讓牠們減少或是根本不排放甲烷。
-
冷凍保存動物DNA用於瀕危時「重生」 英國動物園作法引議
|全球保護瀕臨絕種野生動物是幾10年來,許多國家跟國際組織共同努力的目標。英國倫敦動物園就和民間團體合作,保存動物器官組織的DNA,一旦特定動物有滅種的危機,就能以基因編輯,加上複製等科技,讓這些動物不至於消失在地球上。
-
科學家揭長「腳」的魚特殊能力 可在海中行走還兼具味蕾覓食功能
|文教科技別稱「海洋知更鳥」的魴鮄科魚,胸鰭在游動時會一開一合宛若鳥類飛行,身體下方則有著3對「腿」,是一種外觀猶如融合螃蟹和鳥類特點的魚類,由於狩獵能力優異,時常會有魚跟在牠們身邊分食剩下的獵物。近期科學家對其狩獵能力進行研究,發現部分魴鮄科魚的「腿」上布滿著擁有類似味蕾功能的乳突,能幫助牠們檢測到埋藏在沙土下的食物,再用鏟狀的腳將食物挖出來。
-
美學界製「活體機器人」 若研究成熟可促神經元修復
|全球美國塔夫茲和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最近利用人類氣管細胞製造出微型活體機器人。實驗中觀察到,這些機器人可以促進神經元受損的部位生長;研究人員還沒有完全理解其中的修復機制,但是期待未來研究成熟之後,能夠用在協助治療傷口以及受損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