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
-
環團世界環境日拜會蔡英文 提核能等83項建言
|環境今(5)日是世界環境日,多個環保及公民團體拜會總統蔡英文,針對核能、水資源等83項環保議題提出建言,希望透過總統的高度,找到解決的可能性。對此蔡英文強調,期盼透過廣泛的社會溝通取得共識,為台灣的永續發展共同努力。
-
歐盟提氫氣銀行、台灣首部氫巴士亮相 認識「終極潔淨能源」氫經濟
|文教科技台灣近年展開氫氣發電、氫能運輸等研究,今年4月出現第一輛氫能巴士,尚在測試階段。氫能是台灣「2050淨零碳排」的解方之一嗎?世界各國又是如何發展氫能?
-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 一定規模建物應設太陽光電板
|政治為了呼應全球淨零趨勢,立法院今(29)日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增訂建築物之新建、增建或改建達一定規模者,除了有受光條件不足等情形外,起造人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而公有建築物則是領頭示範裝設。
-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今三讀修正 明定建物須設太陽能光電等規範
|政治立法院今(29)日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明定建物應設置一定比例的太陽能光電板;另針對過去僅能依《溫泉法》審查的地熱能,亦增訂「地熱專章」規範其探勘及開發程序。
-
立院審《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 新建物須裝太陽電板
|生活立法院正在審議《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其中第12條參考德國柏林市議會,制定要求新建、改建的建築物,必須裝設一定比例的太陽能光電板。環保團體呼籲應該儘速通過這一條,讓都市的發電打破南電北送的不公平。
-
能源革命救地球 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
|環境22日是世界地球日,新冠疫情延燒3年多,地球暖化帶來的氣候問題幾乎被遺忘,環境惡化已經不可逆。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IPCC的最新報告再度警示人類,地球溫度將在10年內突破關鍵的攝氏1.5度,旱災、野火和洪災的極端氣候災害將成為常態,並且嚴重威脅物種存續,深陷烈火的地球需要即刻滅火救援。聯合國呼籲各國透過能源改革保護森林與海洋,減少使用塑膠達到淨零減碳。能源改革上可使用再生能源,同時開發新能源,達到減碳、減緩溫室效應。另外歐美也呼籲建造新式的電網系統,來提高能源改造的效率。
-
哥斯大黎加99%電力為再生能源 能自給自足部分出口
|環境位於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經多年努力,到了2020年99%的電力都已來自再生能源。當中包括水力、風力與地熱發電,而且高度自給自足,讓這個人口500多萬的國家成為全球發展再生能源的典範。
-
德州領航石化及再生能源 發電量領先全美
|產經美國德州會讓人聯想到石油與天然氣產業;事實上德州的再生能源產業規模也相當可觀。例如風力發電量占全美國的26%,連續16年蟬聯全國第1,遙遙領先排名在後的加州、佛州和俄亥俄州。
-
廣設光電恐衝擊農漁村經濟 環團籲共覓雙贏方案
|環境政府推動再生能源希望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有環團和地方農民認為,發展再生能源要在農地、魚塭鋪設大面積太陽能,會對傳統農漁村的經濟、民生發展帶來衝擊,呼籲相關單位不要忽視這類影響,應該要找出能共贏的開發方案。
-
歐洲力推再生能源 挪威風力發電站被指侵占土地
|全球歐洲國家為了達成氣候公約設定的減少排碳目標,並設法迴避制裁俄羅斯造成的能源短缺,而大力推動再生能源,但又遇到不同的阻力。像是北歐的挪威與瑞典為了設置風力發電站,被當地少數民族「薩米人」指控侵占土地。從挪威時間23日開始,包括瑞典環保明星童貝里(Greta Thunberg)在內的數十人持續在挪威首都奧斯陸抗議,向主其事的能源部表達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