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預測,未來的5年內,有百分之50的機率,全球升溫幅度會超過《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1.5度。而近來,極端氣候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像是南亞出現了熱浪,中東遭遇沙塵暴,位在南極的皇帝企鵝,也因為海冰銳減,恐怕在未來的30到40年內,面臨滅絕。
全球氣候暖化再度考驗人類生存,印度熱浪今年提前在3月就報到,平均溫度打破史上最熱紀錄,4月更持續多天飆破攝氏40度。民眾用電需求大增,造成大斷電、學校停課,就連農作物的產量也將大減;鄰國巴基斯坦也同樣面臨酷暑。
屏東海生館旁邊的後灣小漁村,在海灘出現有大面積的滸苔,就像一片綠地毯,成為熱門景點。學者擔心,由廢汙水所造成的滸苔會過度生長,如果成為優勢物種,對於當地的生態還有生物系,都會造成傷害。
南亞國家孟加拉地勢低窪,長期受氣候變遷造成的洪水、熱帶氣旋與海平面上升威脅,預計在2050年會有超過1900萬國民因此失去家園、被迫離鄉背井。孟加拉首都達卡當局近年來積極開發靠近河港海港的衛星城市,打造加工出口區,創造工作機會,要讓這些氣候移民甚至氣候難民,有地方安身立命,避免湧向大都市,永久淪為底層貧民。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發布重磅報告,台灣到底會受到甚麼衝擊?科技部公布最新衝擊報告,指出增溫兩度,海平面上升將淹沒西南沿海部分低窪地區、水稻會減產,珍貴稀有的台灣水青岡恐接近滅絕,有學者建議,國內應該先建立氣候變遷「危害地圖」,制定正確的調適策略。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氣候變遷影響與調適」報告,未來18年裡暖化的地球將無可避免地讓世界變得更病態、更多飢荒、更貧窮也更晦暗;並指地球升溫,造成物種滅絕、致命熱浪、超大風暴等惡化,宛如「人類苦難圖鑑」的可怕景象,警告全球領導人得盡快有調適作為。
在氣候暖化之下,澳洲野火、乾旱頻繁發生,加上疾病威脅,讓國寶級無尾熊在2018至2020年間,從8萬驟減剩不到5.8萬隻。澳洲政府今(11)日宣布昆士蘭、新南威爾斯和澳洲首都直轄區,將無尾熊列入瀕危物種。
跨國大品牌經常會宣示積極的淨零碳排目標,打造友善地球的形象,但一份針對25大企業的氣候責任評估報告指出,包括亞馬遜、宜家和雀巢等多家業者,並沒有盡力履行減碳承諾,平均只做到4成,還會用選擇性批露的障眼法來誇大成果,曚蔽消費者。而先前賓士汽車的廢氣排放造假事件,已經讓南韓開出高額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