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
-
中國研究指演奏樂器可預防失智 提高長者語言辨識力
|生活各國陸續有研究指出,比起單純「聽音樂」,學習樂器對「預防失智症」更有幫助。最新的一份中國科學研究報告,也指出演奏樂器可以提高老人對語言的辨識能力,延緩大腦退化,還能夠放鬆心情;而如果是跟朋友一起練習,也有非常好的社交功能。
-
送修意外發現產於納粹集中營 「希望的小提琴」背後故事重見天日
|全球近期有匈牙利藝術品商人將數年前收購的一把小提琴送修,沒想到維修人員意外在琴內發現一張紙條,從上頭資訊確認這把琴是1941年二戰期間,在納粹德國建立的「達豪集中營」內製造,這也是目前發現唯一一把在集中營內製造的樂器。這把相隔80多年後重見天日的小提琴,也被命名為「希望的小提琴」。
-
北管結合西洋樂器 曾立馨譜傳統歌曲新風貌
|過去干焦佇廟會才聽會著的北管音樂,這陣也會當成做流行歌。創作歌手曾立馨,嘛是北管樂團的子第,伊共北管音樂的元素透濫佇流行歌的創作內底,加入西洋樂器合奏,予傳統音樂會當有新齣頭。(新聞標題、導言及內文皆為臺語文)
-
手工蘇格蘭風笛式微 愛丁堡僅存1家工坊堅守老店
|全球「高地風笛」是英國蘇格蘭的民族樂器,其中又以手工製風笛的品質和音色最好,但手工製造樂器非常耗時,如今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只剩下一間風笛工坊獨撐,工匠表示會繼續堅持傳統,提供老顧客頂級樂器。
-
巴拉圭樂團提倡環保 資源回收製成樂器演奏
|環境巴拉圭一個樂團,使用資源回收的物品來製作樂器。最近他們前往玻利維亞的一座大型垃圾場進行演奏會,希望喚起民眾的保育意識。根據最新的統計,全球每年製造4億噸的塑膠垃圾,但回收再利用率極低;而目前標榜一次性的塑膠產品,幾乎都用化石燃料製成,相當不環保。
-
雲杉木共鳴佳為弦樂器材料首選 受氣候變遷影響恐面臨斷貨
|環境法國和瑞士交界的森林盛產雲杉,是全球知名提琴的木料來源。雲杉木質輕彈性佳,可讓弦樂器產生絕佳共鳴;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歐洲的「提琴森林」也面臨存續危機,樂器木業供應商和製琴師都擔憂,未來10年提琴弦樂器可能面臨斷貨的風險。
-
-
-
月琴奏來暢心情,說盡台灣民間聲:紀念唸歌大師楊秀卿【觀點】
|文教科技民間唸歌藝人楊秀卿可說是陳達之後最重要的月琴與唸歌形象代言人,更是近年學習月琴風潮的始祖,她早期一人分飾多角且嗓音清亮、入情三分,卻又帶著一分輕鬆詼諧,在快速流轉的劇情中讓人耳朵跟心裡都聽得服服貼貼。而楊秀卿最厲害的工夫,就是可隨著情境需求隨口唸出七言押韻歌詞,這無疑都是幾十年的真工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