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
-
台灣為何成為行人地獄?交通要如何改善?【獨立特派員】
|社福人權去(2022)年台灣有394位行人因為交通事故死亡、1萬6000餘人受傷,平均每日有近47位行人在道路上非死即傷,更被CNN報導稱為「行人地獄」。台灣過去的道路設計以車為本,人行道不足、長期被占用,甚至駕駛習慣都遭詬病,背後有哪些法律及社會因素,又該怎麼改變長期以來的交通問題?
-
草屯鎮拓寬增闢道路 徵地引發住戶抗議
|兩岸為了改善草屯通往埔里的交通,草屯鎮公所打算也要增建一條28號道路,不過要拆好幾戶。有住戶表示,十年前在建屋時,早就退8米,也拿到合法建照,現在要整棟拆,他們實在很不服。 捍衛土地正義 拿著布條高喊抗議,南投草屯富林路附近的民眾,抗議草屯鎮公所強占民地,原本31號公所舉行說明會,要和民眾溝通,但是無法取得共識,居民強佔發言台,只能流會,想到自己的房子可能被強拆,陳小姐心裡很焦急。
-
草屯拓寬.增闢道路 徵地引發住戶抗議
|社福人權希望改善草屯、通往埔里的交通,草屯鎮公所計畫增闢一條28號道路,但是道路一開,有一戶民宅,以及九戶民宅後院必須拆除。住戶表示,2007年申請建造房屋時,就已按規定退縮8米,也拿到合法建照,現在卻必須整棟拆除,今天在說明會,拉白布條抗議。 拿著布條高喊抗議,南投草屯富林路附近的民眾,抗議草屯鎮公所強占民地,原本上午公所舉行說說明,要和民眾溝通,但是無法取得共識,居民強佔發言台,只能流會,想到
-
生活圈道路建設計畫 審查機制爭議不斷
|產經內政部每4年600億的「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計畫」,是台灣道路闢建的經費來源,但近幾年來爭議不斷。有民間團體認為,審查機制並不透明,有些道路明明不會塞車、或是經過地質敏感區,卻還是過關。 ==台中石岡反徵收聯合自救會 傅東森== 將近100億的造價 它蓋的路線的長度是 道路長度是10公里 蓋完 完工之後 它節省10分鐘 民眾提出質疑,認為要新闢「東勢豐原快速道路」根本不合理。
-
茄萣濕地建公路 黑面琵鷺令人憂
|產經高雄茄萣濕地鳥類資源豐富,近年來更逐漸變成黑面琵鷺穩定棲息地,今年已紀錄到168隻,但高雄市計劃再蓋一條30米寬道路,貫穿濕地,環保團體質疑,已開闢的兩條道路使用率低,沒必要再開道路干擾生態,但部分在地民眾認為,為了地方發展,堅持開發,高雄市都市計畫委員會今天決議,將全案送交環評委員會,進行可行性評估。 170公頃的茄萣濕地,有大批珍貴鳥類資源,也是台灣最南端候鳥渡冬棲地,曾紀錄到多達13
-
水防道管轄機關複雜 出事三不管(影音)
|社福人權在河或溪旁設小小的水防道路,全台灣都有,也常有人騎車行經這些道路,但其實大半這種道路是禁行車輛的,但也沒有警示禁止的標示。 在台北縣就有民眾騎車行經水防道路,出了車禍,卻投訴無門,才知道水防道路的管轄機關包括中央的水利署,以及地方的水利局,和負責維護的地方市公所,機關複雜,也讓水防道路究責,恐怕變成三不管地帶。 因為騎經水防道路,林小姐為了閃旁邊籃球場滾出來的籃球而摔車,結果臉部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