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和手機淘汰之後,這些液晶玻璃面板,可以怎麼做?工研院團隊把面板玻璃加熱、改質以後,用來吸收電鍍業的重金屬廢水。至於太陽能板當中的高價矽晶片,也能因為太陽能板的結構被重新設計,而完整回收。
民眾的手機、平板電腦,還有電動車等,都有可充電重複使用的二次鋰電池。其實廢二次鋰電池內有高價的金屬,像是鈷,不過國內回收後,有一半都輸出國外處理。最近環保署與工研院合作,成功研發出低成本萃取技術,將來可望把廢鋰電池留在國內處理。
每天來一杯咖啡,幾乎已是現代生活時尚的展現,但一杯咖啡幾乎只用了咖啡豆0.2%的成分,剩下的99.8%都成了咖啡渣,咖啡渣會產生溫室氣體甲烷,是造成地球暖化的元兇之一。芬蘭一家公司就用咖啡渣跟回收的塑膠瓶,製作出時尚的的環保運動鞋,不僅完全防水,而且兼顧環保價值。
澳洲首都坎培拉郊區,一項叫做FOGO的廚餘回收計畫,正如火如荼進行。目標是將每年數萬公噸的廚餘和園藝廢棄物,從一般垃圾轉化成有用的堆肥。
便當盒、牛奶盒,這些含有塑膠膜的紙容器,台灣一年大約要用掉80億個。這些含塑紙容器,不能當作一般的紙類或者塑膠回收,所以環保署回收基金管理會向紙容器製造及進口業者徵收費用,補貼給回收處理業者。回收基管會鼓勵民眾檢舉,不誠實申報繳交回收費用的業者,如果查證屬實,民眾最高可以拿到業者必須補繳金額的百分之五十。
世界銀行預估全球垃圾產生量,到了2050年將增加70%,每年產生20億噸的廢物中,只有19%被回收再利用。芬蘭一座資源回收場,為了提高回收效率,將高科技的AI機器人,投入垃圾分類的工作,也讓員工安全更有保障。
印尼峇里島過去兩年因為疫情,當地觀光業遭受重創,許多人生計出了問題,不過當地的「塑膠垃圾交易所」讓居民暫時度過難關。「塑膠垃圾交易所」創辦人鼓勵民眾回收塑膠垃圾來換米,經濟、環保一舉兩得。
雲林虎尾有回收稻草業者周昭陽,過去將回收稻草整理後,要轉賣給畜牧場當飼料卻乏人問津,為了消化回收稻草投入種洋菇,現在每年可處理400公頃約2000公噸稻草與3000公噸蔬果菜渣,創造農業循環經濟,也獲得今年雲林十大菁英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