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家企業花了15年時間,研發出將回收廢棄舊衣,百分百循環再製成新衣的技術,不只減少一般成衣製作過程的碳排放量,也不再取用新資源,回收千次也沒問題。另外為了配合政府減塑政策,有業者利用植物原料,來生產拋棄式的餐具以及口罩。
國內使用的紙容器每年約17萬公噸,不過約有10萬公噸都沒有依法在前端繳交清除處理費,短收估計達5億元。為了納管未登記的業者,環保署打算修正辦法,要求紙容器上加印專屬QRcode標誌,以利溯源,違者將重罰,對此合法業者表示支持,不然他們快被非法業者,逼得生存不下去。
國內事業每年約產出24萬公噸的塑膠廢棄物,不到3成有再利用處理,最近包括台積電跟日月光都積極推動廢塑膠的回收再利用,台積電因此減少8000公噸,日月光則減少兩千多公噸。
繼煤炭世紀和石油世紀之後,人類在高科技產業快速發展,21世紀也被稱作是稀有金屬世紀。貴稀金屬成為各國爭奪的重要資源,台灣身為電子產業發達及仰賴貴金屬完全進口的國家,如何提升貴稀金屬回收率,是台灣在金屬世紀維持電子產業動能的重要課題。
在3C時代,全球每年會製造超過5300萬公噸的電子垃圾,其中的電路板上含有許多的貴重金屬,當中包括黃金。英國的皇家鑄幣局就鎖定這些電路板,並成立專門的回收廠,準備提取包括黃金在內的貴金屬進行再次利用。
信仰南傳佛教的泰國是全球製造最多海洋塑膠垃圾的國家之一。日前,有兩家設計公司突發奇想,把兩者做結合,利用回收的海洋塑膠垃圾作成了佛牌。在經過僧侶加持之後,希望在保佑信眾的同時,也能夠喚起環保意識。
針對紙容器回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指出,目前後端回收量高達十七萬公噸,但是在前端業者申報製造量,卻只有六萬公噸,環保署坦言短報原因是不少地下工廠在生產。
癮君子吞雲吐霧隨手將菸蒂丟在馬路和水溝,不但造成清理困難,更對生態環境造成難以彌補的毒害。法國有一家新創公司,就研發了回收菸蒂再利用的新科技,並將菸蒂所萃取出來的隔熱纖維,用來製成背心,禦寒效果一級棒。
國內不少海岸線被海洋廢棄物攻佔,政府與民間單位紛紛投入淨海淨灘工作。根據海保署統計,去年受疫情影響,淨灘淨海活動減少,海廢清除量比前一年降低,不過海廢回收再利用量則成長超過七成。而廢棄漁網與蚵繩都能再利用,做成太陽眼鏡與機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