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東北部的伊貝拉自然公園是全球第2大溼地,過去因過度狩獵與開墾,讓大部分野生動物絕跡,但在過去15年裡,科學家與環保人士努力引進瀕危或曾經滅絕的本地物種,讓整個區域重新野化,包括食蟻獸、金剛鸚鵡,甚至美洲虎都歸位,要逐步重建多樣平衡的生態。
去年8月中被野放的崁頂黑熊,至今已經野放超過9個月。林管處根據項圈定位,追蹤活動情況,發現這隻黑熊已經有找到固定棲地,而且行動矯健,推測健康狀況良好。工作人員得知黑熊平安後,也覺得相當欣慰。
有海中玫瑰之稱的硨磲貝,經常被人為採捕,數量愈來愈少,國際間已列為保育貝類,但國內現在才要推動列入保育。而台東縣2年前就開始在富山禁漁區復育硨磲貝,陸續野放了101顆,有86顆存活,最大有30公分,縣府也在禁漁區海岸設置污水處理槽,有助於改善護漁區環境,讓硨磲貝長得更好。
野放不到一個月的東卯山黑熊日前遇害,遺體掩埋在南投縣仁愛鄉武界一帶,經開挖解剖發現,頭骨有局部碎裂、身體也有彈孔。事件曝光後,檢警連日追查並調閱周邊監視錄影器,通知涉案田姓、馬姓男子到案,2人稱打獵誤殺黑熊,詢後各以新台幣3萬元交保。
編號「568」的東卯山黑熊,不幸在5月上旬被發現遇害。經過家畜衛生試驗所檢查發現,東卯山黑熊頭骨有碎裂、身上有彈孔。涉嫌殺害黑熊的2名男子12日自行到案,南投地檢署認定涉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2人各以3萬交保。林務局表示,黑熊可能因返家行為遠離野放的丹大山區才遇害。人稱「黑熊媽媽」的黃美秀則認為,野放應做通盤考量。
曾多次誤入人為陷阱的台灣黑熊711,今年4月帶著新編號568異地野放,上周五衛星訊號卻突然失聯,林務局發動搜索,9日在南投仁愛鄉一處林地發現黑熊遺體。由於黑熊遺體遭掩埋、身上有明顯外傷,學者評估應是人為致死,林務局已報請保七總隊偵辦。
新北八里沙灘9日有3隻海豚擱淺,經過救援團隊在基隆八斗子岸置中心兩天來不間斷醫療照護,海保署和相關單位討論,決定在昨天下午從基隆八斗子漁港出發野放。天候和海象許可情況下,昨天下午執行野放工作,在基隆外海水深約150公尺的海域野放。下午4點47分左右,三隻海豚順利返回大海。海保署提醒,若發現擱淺或需要救援的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應趕快撥打海巡專線,或通知所在縣市海洋保育主管單位,讓海保救援網(MARN
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上月13、14日,連續兩日於台南七股頂山鹽灘發現癱倒的黑面琵鷺,保育人員於第一時間救援,隨後送醫進行救治,診斷查出肉毒桿菌中毒,經全力搶救終於康復,7日上午也由黃偉哲市長親自野放。
俗稱「雷公蛙」的台北赤蛙,因為棲地破碎化,數量持續下降,保育人士積極展開生態調查、野放復育等行動。不過,研究人員呼籲,台北赤蛙對環境相當敏感,如果沒有好好維持棲地,所有的保育行動最後將只是曇花一現。